摄影师记录“人生初次见面” “天使的微笑”看哭了爸爸妈妈
2021-04-23 22:38:26

4月22日,第三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摄影奖”颁奖仪式暨获奖者作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1号厅展出。其中,摄影师范玉磊拍摄的一张孩子对着“初次见面”的妈妈露出微笑的照片,在朋友圈流传,让爸爸妈妈们对于“人生第一次”感慨万千。今日追访中他告诉记者,那不过是自己的一次随拍,孩子和母亲第一次见面时有哭有笑,十分惹人爱,但母亲因为生产的疼痛几乎崩溃,也让自己深深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记录孩子跟妈妈

第一次见面,第一个亲吻

徐州市摄影协会副秘书长范玉磊用镜头捕捉纪录下了医院内一幕幕感人画面,触动了观众最柔软之处,获得“江苏省文艺大奖·摄影奖”纪录类奖项。在展出的这组《医者仁心》系列照片中,有急救人员在子夜转运病人;在急诊室,急救人员成功救回一名喝药女子的生命;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携手挽救一名男子的生命。手术室,外科医生握住一名外伤患者的手为患者“打气、加油”。正在给一名病人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曹医生,事后拿到照片笑说,没想到自己专注工作是这个样子。

范玉磊镜头里产科的故事牵动了许多妈妈的心。一对90后夫妻在疫情期间诞下四胞胎千金。四胞胎小名“绽绽、伊伊、欣欣、莘莘”,大名“祖伊、果儿、嘉珊、佑思”,谐音“战疫新生,祖国加油”,医生和护士们一人抱一个孩子开心留影;产科黄医生陪伴在产妇身边,直到孩子出生;护士给新生儿进行第一次洗澡;儿童重症监护室,一名护士用手测试新生儿的反应能力。还有在医院手术室,产妇张某平安生下一名7斤的男孩,护士让产妇和孩子首次亲吻。

还有一张照片更是被妈妈发进了朋友圈——2019年7月16日,在医院产科,产妇刘某顺产一名女婴,护士让新生儿和妈妈首次碰面,之所以感动,就是因为在范玉磊的照片里,重温了自己的感动瞬间。而许多人也没有机会记录下这么珍贵的瞬间。面对初次见面的妈妈,尽管疲惫不堪,但照片里孩子仿佛在笑,非常可爱,看着这张照片,很难不被这天使的微笑融化。

这张“人生第一次”的照片,勾起了许多妈妈的回忆,“记得我当时跟医生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丑呀?”还有陪产的爸爸说,那样的场景实在太难忘,“看着女儿被助产士拉出来,发出第一声啼哭,我一下子泪流满面。”

关注医疗题材,

被急诊室的故事深深打动

范玉磊告诉记者,自己因为是医院聘请的摄影师,才有机会进产房拍摄。“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想去,毕竟男摄影师进产房,多有不便。其实这张照片是自己应邀给医院产科医生拍工作照片的时候顺便拍的,是自己职业生涯中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拍摄。还记得那是2019年的一个下午,到产房拍摄,正好医生的一个病人很快就要生了。在征得产妇同意后我拍了这张照片。”范玉磊还记得,这个新生儿属于比较活跃型的小孩,助产士抱她和母亲第一次见面时有哭有笑,十分惹人爱,但是母亲因为生产的疼痛,让她几乎崩溃了,一时之间甚至无暇顾及宝宝的诉求。

在范玉磊看来,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他通过照片保持对人的生命状态予以热切的关注。在他的镜头中,既有生的喜悦、伤的疼痛、死的悲伤,也有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对危险的警示和提醒。切入点很小,辐射面很广,摄影的社会意义和传播价值由此获得生发。

范玉磊告诉记者,以前业余时间玩摄影,投入不少金钱购置设备,但多是旅游摄影随拍,最近十多年来才有意识地拍一些专题。比如关注交通出行安全,喜欢拍形形色色的电动自行车,也通过拍摄给大家带来安全提醒。偶然拍摄一个白血病男孩的病房婚礼,急诊科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也开启了他的医疗题材摄影,关注医疗题材,也跟医院产生更多联系。“医院的故事太丰富了,我拍热爱工作的医护工作者,也有拍病人和家属的就医生活。病人对生命充满眷恋,家属不离不弃的付出,这些细微处的情感表达,特别打动人。”

从不忍按快门,

到帮助家属记录最美好时刻

但这样抓拍生死的拍摄,并不容易。碰到不愿意拍摄的病人和家属,范玉磊绝对会尊重他们的意愿。“不管是先抓拍,事后交流,还是事先说明,都会跟对方沟通。”让他开心的是,很多时候,家属会跟他要照片,因为可能他抓拍的喂水、拥抱的那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就是家属和病人最后的情感沟通。“我会通过医生转给他们,他们看到照片会很感谢,留下来就是亲人珍贵的回忆。”

其实范玉磊一开始来到急诊室,那熟悉的快门,根本按不下去。“有点难受,觉得在那个情形下,客观拍摄有点伤人。后来作为摄影师,我克服了情感上的这一关。我觉得,在合适的时候要把美好的、有意义的瞬间抓拍下来。至于筛选标准,那就是病人家属愿意,画面要能打动人,还要服务大众,能跟大家产生共鸣。” 《人间世》《生门》等医疗新闻纪录片,范玉磊都会看。“其中不少画面和构图会对我有帮助,帮助我拍好在产科、急诊科、ICU等各种医疗救助的画面。”

2020年疫情之下,范玉磊也用镜头捕捉了许多白衣天使们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照片。比如医生聚精会神为病人采集标本,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在隔离病房,感染科护士认真检查患者的相关输液药物;隔离病房,确诊患者邓梅平安产下一名6斤的男孩,韩医生教邓梅如何给婴儿喂奶;在感染科病房楼下,7位治愈患者出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相互致敬道别。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对医疗题材摄影情有独钟,就是希望通过镜头表达医者仁心的炽热情感,通过影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人文环境建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