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乡村(12)|朱家圩村:家家门前都有一片小花园
2021-04-23 21:36:37

破旧的房屋、泥泞的小路、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守在家中无活可干、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这是位于宿迁泗阳的朱家圩村在2012年村党支部书记张克林刚刚上任时候的样子。现在来到朱家圩村,村口就是个小公园,面积虽然不大,但亭台楼阁一应俱全。顺着路走,白墙黑瓦的小洋楼鳞次栉比,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片小花园,绿荫掩映,宁静悠然,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近十年来的努力,不仅仅是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摘除“经济薄弱村”的标签,才是一项更艰巨和重要的任务。以往,因为朱家圩村的常住村民主要是老人、农民、低保户等群体,村集体账上不仅没有收入,还有不少外债。因此,为村里寻找合适的支柱型产业,带领村民在家门口脱贫致富,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朱家圩村先后小规模试种了苗木、莴笋、黄蜀葵、雪菜等几个品种,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好在是党员干部先试点,群众没有损失。”张克林说,因为无意间看到一户村民在自家屋前种了几棵山核桃,并且长得很好,于是2016年底,他便带领部分村组干部去到山东,想在大规模种植山核桃方面“求取真经”。

江苏素有“7月枣,8月梨”的说法。未曾想来到山东之后,这里的“反季节水果”——冬枣(10月份收果)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关注。经过考察调研,他们发现那里的冬枣比山核桃更适合引进朱家圩村栽种。张克林说:“当时我们考虑到首先是土壤适宜,其次它的投入成本要比山核桃低,再加上它是反季节水果,有卖点。”于是,他们去了有“中国冬枣之乡”之称的山东滨州市沾化区,学习冬枣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和加工销售等相关知识。回来后,由村里部分党员干部领头进行冬枣栽植。

同时,在张克林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冬枣专业合作社,邀请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管理和分红。2019年,第一批200亩冬枣挂果投产,恰好赶上紧俏的市场行情,朱家圩村尝到了“甜头”。目前,全村冬枣种植面积达到600亩,成为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既然是“之一”,那肯定还有“其二”。去年,村党支部副书记庄波又发现了种植大棚芹菜的商机。因为县里水饺加工厂很多,芹菜又是饺子的原材料之一,市场需求量较大。于是,庄波带头试点,第一茬芹菜长出来品相不好,便立马与高校对接,进行技术革新。“我们与南农大合作,有了新的技术支持,不仅芹菜的品相好了,还能实现全年不间断出产!”张克林的话语间,总有一种欣慰感不自觉的流出。现在,朱家圩村有120亩的芹菜种植基地,每天都可以出产7000斤至12000斤。“发展势头非常好,并且非常有利于带动我们村民就业,我们还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张克林说。

在帮助大家的“富口袋”的同时,村支两委也没有忘记让群众“富脑袋”。2018年,在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朱家圩村建成了泗阳县第一家村级党建陈列馆——朱家圩村党建陈列馆。此外,还有广场舞、跑花船、农民运动会……村民们的业余生活也越发丰富。我们相信、也期待着,在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朱家圩村的未来越来越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