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解码首季成绩单,看“学霸苏”如何拼得“开门红”!
2021-04-23 17:42:12

春天的尾巴上,江苏再迎“春消息”。

江苏省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一季度江苏实现生产总值25878.38亿元,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6.4%。

谷雨时节,人们常念起这么一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寓意在播种季节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更多的美好和幸福。更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汗水,就一定能浇灌出丰收的果实。

回望刚刚走过的新征程首个季度,江苏何以收获“开门红”,又何以在全国经济版图中持续亮眼?答案或就藏在这份用90天时间创造的“成绩单”里,待我们一起来细品。

01

埋头干好自己事

最近这段日子,不少省份陆续发布第一季度的经济报,其中颇受大众所关注的,还是几个“尖子生”省份的发展比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同比增长18.3%。广东、江苏、山东总量居前三的格局未变,其中广东、江苏增速均超全国,江苏以19.2%的增速超过广东的18.6%。一时间,关于江苏离经济第一大省还有多远的话题,又再次被热议。

不过,比起榜单上的位次角逐,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些标杆省份数字背后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进步。毕竟在区域经济的你追我赶中,他们能成就更好的彼此,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回来再说江苏这份提气的成绩单。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速6.4%......数字可谓得来不易,足见经济大省江苏的强劲韧性和澎湃动力。

回望去年,在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考验之下,江苏上下同心,咬紧牙关稳住经济基本盘,经济总量历史性地迈上10万亿元台阶,为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正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再看当下。“十四五”新征程开启的第一个春天,肩负总书记赋予的新的重大使命,担负着要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责任,面临着全年6%以上增幅的目标……诸多“考题”,正在转化为“苏大强”迎难前进的动力。

面临非常考验当练好非凡之功,关键一招便是要埋头干好自己的事。

今年1月15日召开的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就强调,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江苏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看清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按照现代化建设规律,加强系统谋划,始终以高度的定力办好应该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坚定不移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朝着更高的阶段迈进。

“瞭望君”注意到,娄勤俭在此后的全国两会、2020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等多个公开场合也反复提及,要在大局大势中找准目标定位,沿着正确的方向办好自己的事。

或许有人会问,娄勤俭多次提起的埋头干好自己事,究竟指的是什么事?“瞭望君”觉得,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这几件事,江苏都必须全力办好,唯此,才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以更强的实力更好支撑全国发展大局。

可贵的是,江苏不仅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也是这么努力去兑现的。

数据最有说服力。

2021年一季度江苏实现生产总值25878.38亿元,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6.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8.66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2.9%;

第二产业增加值10996.84亿元,同比增长24.8%,两年平均增长6.6%;

第三产业增加值14282.88亿元,同比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长6.5%。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

全省外贸进出口1130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3.3%。

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6.1亿元,同比增长24.9%,两年平均增长6.6%。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0元,同比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7.6%。

成绩是令人振奋的,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明显向好的数据既反映去年同期的恢复性增长因素,也延续去年三、四季度以来稳定向好的态势,对于江苏来说,当前还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毕竟,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对规律的把握,才能在漫长的赛季赢下一场又一场比赛。

02

打好手中“王牌”

“中央有重托,江苏有基础,干群敢担当,奋进正当时。”今年初,娄勤俭在接受央媒专访时说,我们充分认识到江苏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压舱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杆、展现中国高度的重要窗口,各项工作都要立足国际视野、坚持一流标准,展现“苏大强”的情怀和担当。

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制造大省,如何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创造新贡献?江苏一向懂得打好手中“王牌”。

还是要说说站在经济战场“C位”的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

这份首季“战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苏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5个,其中3月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61个;全省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94.0%,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1.7%。

事实上,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重大项目建设一直备受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苏经济的持续回暖,也与抓大项目、稳投资密切相关。

2月26日,江苏2021年全省重大项目建设视频推进会召开,除了省委书记、省长齐齐出席,多位省领导和40余家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到场参会。推进会上,总投资达1.3万亿元的146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再度为全省吹响发展冲锋号。

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大项目量质不断攀向新高,这背后涌动着的投资热潮,足以说明外界对江苏的看好与认可。江苏这片热土的吸引力和“吸金力”有多强?

“瞭望君”梳理发现,仅过去一个月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和省长吴政隆就会见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祥喜、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小米集团总裁王翔以及高瓴创始人张磊等多位重要人士和企业家,与新老朋友擦出投资合作的火花。

再看向“江苏班”的各位学员,更是使出“三十六计”,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优质投资。

省会南京再亮雄心。3月9日,南京召开招商引资工作动员会,晒出招商引资年度目标: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2万亿元,向全球召集“合伙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半个月后,江宁区赴深圳举办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深圳)推介会,深入推介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医药与生命健康等八大产业链,向大湾区客商发出到江宁投资兴业的诚挚邀请,20个项目现场签约,“吸金”260亿元。

招商引资强手苏州也在不断觅新机,开新局。2月8日,一场特别的“云聚苏州”视频连线举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分别与欧莱雅集团全球首席财务官白朴乐、参天集团社长谷内树生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全球行业头部企业负责人视频连线,共叙友谊、共商合作。

目前,苏州共有实际运营外商投资企业1.7万家,去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总量保持全国前列,国际资本持续看好苏州、加码苏州。

聚焦高端制造、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引更多转型升级引领性强、契合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的优质外资项目, 苏州“全天候”精准招商收获大,拉动投资稳定增长。一季度,苏州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80亿元、增长21.5%,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9.6%。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97亿元、增长17.9%。

苏南一派热气腾腾,苏北城市也不甘示弱。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徐州召开招商引资暨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吹响招商引资的冲锋号角。

投资180亿元的新沂新凤鸣聚酯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68亿元的丰县雅迪高端智能新能源机车项目……今年以来,徐州各地举办在线招商恳谈会、视频洽谈签约、现场推介签约,完成签约招商项目143个,招商引资迎来首季“开门红”。

说到这里,“瞭望君”还要多说一句,当前,经济稳定恢复态势正在不断巩固和拓展,但也要正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一块“压舱石”,必须夯实经济基本盘,保持经济行稳致远,做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为全国大局作出浓墨重彩的贡献。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固”还是“进”,都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长期坚持下去,真正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使经济增长更有“含金量”。

既要“吸金力”,更要实打实的发展“含金量”,这样的江苏,怎能不更进一步?

03

勇当创新“顶流”

翻看江苏这份“成绩单”,还有不少细节值得琢磨。

比如,在今年省重大项目目录中,一批核心技术攻关、解决进口替代的新项目被纳入清单,142个产业项目中,与江苏30条优势产业链直接相关的强链固链延链项目占比超过一半。

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2.7%,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48.0%,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这些都释放着强烈信号:以创新创造为鲜明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江苏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力量。江苏经济强有目共睹,这个“强”不仅是居全国第二的体量规模,而且更表现在依靠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更加坚决。

还记得吗?在去年底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娄勤俭对于今年经济工作在“八个方面”进行重点强调,其中就包括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他指出,要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实施,面向省内重大需求,重点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推动更多国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到江苏布局,吸引培育一批“高精尖缺”的战略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其实,创新之于江苏已是常谈的话题,但也总是常谈常新。娄勤俭表示,江苏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实体经济,必须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好开路先锋。

说到这里,“瞭望君”想起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到江苏考察时,曾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恒立企业的员工进行“站谈”,鼓励推动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直言有创新企业才有未来,国家会有更好发展。

不得不说,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要求,既是落实中央最新要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担负更大责任的具体体现,更是锻长板、补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制造业发达这个江苏最大优势的必然选择。

眼下,江苏正积极推进“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目标在“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瞭望君”注意到,去年以来,江苏与中科院签署相关协议,明确加大对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的支持力度。

就在前不久,娄勤俭和吴政隆在南京会见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一行,他们具体聊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是关乎如何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布局更多创新项目,形成更多科研成果,关乎如何助力江苏打造科学高地。

如何在全省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时代浪潮中找准定位、走在前列?全省施展高招新招,为“苏大强”做强创新高地贡献“流量”。

来看南京。在全国两会期间,南京鲜明地提出将继续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并建议国家支持南京建设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实际上,争夺这个宝贵机会的优秀选手不在少数,南京之所以有底气有谋划,不仅来自于自身多年的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和积累,想必更离不开背后强有力的支持。

当前,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江苏建设起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并聚焦产业高端环节和关键节点的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加速壮大发展新动能。

酝酿许久,无锡规划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在去年揭开神秘面纱。今年的首个工作日,太湖湾科创城正式启动建设。就在前几天,无锡太湖湾科创城举办首场重点科创项目集中云签约活动,一举签下40个“专精特新”项目,为这颗“湖湾之珠”倍增科创“浓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备受瞩目的太湖湾科创带并非纸上谈兵,已开始实施“创新企业倍增计划”“重大基础设施领航计划”“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并布局建设太湖国家实验室、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江苏集成电路应用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面向全球征集科创项目。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稳固国内循环重要地位、增强在国际循环中带动能力的重要基础。江苏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型,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正是突破方向。

今年3月,常州出台实施意见,推出19条政策措施,为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盐城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苏北意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坐标系中,冲出藩篱、突破自我,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离不开创新。”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这样表示。

3月18日,盐城动员部署“科技创新突破年”活动,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瞭望君”了解到,今年盐城将以开展“科技创新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力争到年底,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全市高企总数力争突破1800家。

04

新兴消费刺激“买买买”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消费在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1%,两年平均增长6.7%——消费品市场快速恢复、消费升级持续推进,成为经济持续恢复的一抹春色。

今年春节假期,217场“品质生活·苏新消费”主题活动持续发力,各地商超精心打造春节主题场景和优惠促销,让就地过年的市民感受到浓浓年味。商务部门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初步统计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实现销售约177.3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23%。

值得关注的是,新兴消费加快赋能,已成为最大亮点。一季度,全省线上化妆品类、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7.6%、70.8%;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在去年同期高增长(39.0%)基础上,再次实现27.9%的增长;而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则更是同比增长达280.9%。

“瞭望君”注意到,江苏“十四五”规划纲提出,培育打造南京、苏州、徐州、无锡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扬州等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这或许预示着,一个以消费布局未来的赛道,已鸣枪开跑。

面对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城市要不断激发新的活力。全覆盖、多层次、常态化消费促进机制正在构建,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苏州升级“姑苏八点半”,从文旅产品更新、消费地图迭代等8方面进行大力度升级。苏州夜间消费地图2.0版依托夜间消费集聚区,精准视觉连接,智能路径规划,全场景定位,打造一批苏州夜地标,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夜间消费导航。

针对南京都市圈3500万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抢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赛道”,南京发力打造高品质消费载体,在增强新街口等传统商圈消费吸引力的同时,推进百家湖、仙林、河西商圈的发展,争当消费市场的“吸金王者”。

要多说一句的是,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的背后,离不开江苏疫情常态化防控得力这个前提。防得住,才能放得开。在本土零新增确诊、疫苗接种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各类消费和出游的需求激增,江苏老百姓得以更加放心地出门“逛吃”,不少行业都迎来一个“牛气”的春天。

新征程开局第一个春天已交上漂亮答卷,正在走来的夏天注定是生机勃发。江苏将会拿出怎样精彩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