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接到一位初二女生家长的求助,“看见女儿手背上有很多道小刀划的划痕”“她小时候很开朗,现在怎么了呢?”记者为她联系到了中学心理老师杨静,沟通指导后,这位家长表示,“原来怕引导不好而适得其反,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
图源视觉中国
女儿手背上有划痕,她说是为了吓唬别人
第一次发现女儿小雪(化名)手背上的“划痕”,是在上学期,问她怎么回事,孩子轻描淡写地说是桌子蹭到的,我当时没当回事。
第二次是期末测试,她成绩不太理想,我说了孩子几句,她闹情绪、很抵触,说我根本不知道她压力有多大,自己其实已经很努力了,同时坦白“划痕”是有次考试时太烦躁,自己用小刀划的。
第三次是最近,老师叫家长去学校,原因是在解决其他同学问题时,有同学反映小雪与班上某男生彼此喜欢,老师想从家长这里了解情况。小雪很委屈,说其实她和那个男生啥事都没有,老师竟然就找家长。她在学校又用小刀划手了,当天晚上我问孩子为何这样做,她说是为了吓唬别人。
小雪曾说不会与人相处,有时和同学不知道聊啥,总冷场,可能自己有社交恐惧症。请问,小雪小时候很开朗,现在怎么会出现自残呢?孩子心理是否出了问题?
雪 妈
缺少可以信赖的支持,孩子用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
杨静:想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发现问题的根源。
青春期,尤其是初二的孩子,心理更容易处在风暴期。
正如小雪,遇事不知如何处理,情绪又特别烦躁;内心没有一个特别值得信赖的人,精神世界自责、无助、孤独,特别痛苦,于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刺痛自己,宣泄压力。
打个比方,小雪的“自残”像极了电视剧里的某些人物,遇事自己无法解决,内心纠结煎熬,然后用手重重地捶在树上或玻璃上,虽然受伤了,但内心仿佛有了一些安慰。
这样的孩子性格有两面性,在外人面前阳光积极乐天,其实内心要强孤独脆弱,需要很多关注、爱和引领。
我们再来具体看看小雪的第三次划手。雪妈被班主任叫到学校了解情况,小雪说用小刀划手,目的是为了吓唬别人。
果然如此吗?我工作中接待过很多来学校心育中心咨询的学生,青春期孩子尤其是初中生面临诸如学业、人际交往(同学关系、两性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升学、外界诱惑等种种压力甚至困境,然而他们往往没有更理性、现实、智慧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的孩子有良好的社会支持,有的善于求助身边资源,有的随大流,有的只能闷头自己解决。小雪正是闷头自己解决的一类,用“受伤”“流血”自证清白,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此时,不得不提青春期孩子的人生课题。生而为人,每个人生阶段都有需要逐步完成的人生课题。青春期孩子的课题是自我同一性,即孩子们对“我是谁”“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与解答;集中在“现在的我”与“理想的我”、“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我心目中的我”与“他人心目中的我”三对矛盾。以此为鉴,正可以对应理解小雪默默承受的学业压力、小时候开朗现在却变了、人际交往不顺畅等问题。
如果父母可以静下心来重温自己的青春期,再进行一些相关阅读与成长,自然可以理解孩子们种种“极像大人又很幼稚”的从童年到成人的过渡现象和情绪问题,可以更加耐心、温和、坚定地陪伴和引领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逐渐长大和独立。
雪妈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由父母双方中孩子更信任、亲子关系更好的一方跟孩子坐下来谈一谈,看看孩子是否可以敞开、袒露心声,减缓压力。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以亲子关系为基准,关系大于一切。父母的语言与建议何时对孩子才有生效的可能性呢,当然是双方关系彼此和谐信任。这一点也提醒为人父母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时,需要更多地接纳和引领,而非评判和说教。否则,亲子关系不良,遇到问题时很难办。
第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小雪学校有心理教师,可以试试看由心理老师作为第三方,跟孩子谈一谈,帮助孩子寻觅、获得一些宣泄压力的方法;就孩子的困惑和问题给孩子一些建议;同时父母可以向心理教师寻求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更智慧方法。
心理聊吧参与方式——
心理聊吧·亲子参与方式——
栏目主持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睿
校对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