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过长江”,网友常常用这句话调侃南京人对鸭子的热爱。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南京盐水鸭成为保护名录首批100个产品之一。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让南京盐水鸭“游”入欧盟“游”向国际,南京企业早有准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徐兢
南京菜典范成功输出
“斩(zan)鸭子”是南京人的一种生活日常,晚上没有荤菜买半只,家里来了客人买一只,到外地走亲访友必然也有买一只……对普通“吃货”来说,吃鸭子有个特别“任性”的标准:最好吃的盐水鸭是家门口卤菜店里的!
除了“家门口”,南京人吃鸭子还有个标准叫 “水西门”。据说上个世纪来自安徽的鸭子就是从水西门进入南京的。如今,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水西门”的卤菜店。
“盐水鸭是南京菜的典范。”南京餐饮商会工作人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早在清代,南京盐水鸭就被称为“清而旨,肥而不浓”的“无上品”。 盐水鸭选料很讲究,要经过盐腌、复卤、吊还、汤锅等工序,还有特别的口诀:炒盐腌、清卤复、烘得干、焐得足,皮白肉嫩香味足。南京盐水鸭又以秋季桂花开放时最为肥美,这个季节上市的新鸭皮白肉细,鲜嫩异常。
南京餐饮商会工作人员还介绍,南京菜在发展中兼容并蓄,同时也无私输出,比如北京烤鸭就是明代随着皇帝过去的,扬州名菜三套鸭也源于南京菜。随着盐水鸭“游”向欧洲,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南京菜获得国际认可。
桂花鸭集团的现代化生产线
欧美人也认可“咸口”鸭子
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欧美人偏爱甜味食品,中餐中受欧美人欢迎的也是宫保鸡丁等酸甜口味的菜,“咸口”的盐水鸭也能获得他们的青睐吗?“这是一种误解。”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2008年,企业参加联合国欧盟经济委员会(UN/ECE)鸭肉标准研讨会,并牵头起草制定了UN/ECE(联合国欧盟经济委员会)鸭肉标准,会上来自欧洲的专家们现场品尝南京盐水鸭,对其口味、品质都很认可。
其实,南京盐水鸭对于进军国际早有准备。徐伟介绍,2001年,南京桂花牌盐水鸭就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后替代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随着年销量不断增加,企业也不断优化生产工艺,现代化的生产线从品质、数量上能够更好满足出口要求。“这次南京盐水鸭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也是我们企业进军欧洲的’敲门砖’。”徐伟说,桂花鸭集团计划推出一批优质特色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老字号出口将成外贸新增长点
江苏省老字号企业协会驻会副会长、秘书长朱一兵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盐水鸭此次上榜中欧地理标志,即将出口欧洲,这无疑给了江苏众多老字号极大的信心。长期以来,受限于产量、制作工艺等诸多因素,老字号绝大多数只在国内流通,没有走上国际舞台。此次老字号出口从美食品类开始,体现了“先简后繁”的思路,毕竟国外友人对国内的老字号存在认知、了解的过程,以后可能逐步扩展到中医药食材、手工艺品等其他品类。
朱一兵介绍道,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众多世代传承的老字号商标、驰名产品、独具技艺和特色服务。目前有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96家、省认证的江苏老字号176家,以及设市区市认证的若干老字号。江苏老字号都是经典品牌,企业都有至少五十年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记忆。老字号出口欧洲,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扬眉吐气。”朱一兵说。
“南京盐水鸭的突破,让市场看到了老字号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市场。”朱一兵预测,未来将有一大批老字号陆续上榜,远销欧洲甚至全世界。比如,常州的“蔡氏天香斋梨膏糖”、南京的“卫岗牛奶”、扬州的“绿杨春茶”、南京的“雨花茶”、苏州的“采芝斋糕点”、高邮的“咸鸭蛋”等。他认为,老字号想要出口,首先得解决产品包装问题,其次是要有一定的保质期,比如盐水鸭做成真空包装,卫岗牛奶也可以做成奶酪制品或常温奶。“我相信,老字号抱团出口,将会成为江苏外贸产业新的增长点。”他说。他补充道,目前恒顺的香醋、宿迁的洋河酒、扬州的“谢馥春化妆品”等已经有出口了,相比之下,南京盐水鸭首次有了“中欧地理标志”的出口官方认证。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于学荣对扬子晚报记者表示,南京盐水鸭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历史传承的地标产品,也是南京的一张城市美食名片。此次被列入首批地标产品名录中,一方面可以推动和推广美食的共享,加大了对南京盐水鸭的品牌推广力度,让南京的美食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也借着这张城市名片,让南京走向世界,提升南京城市的影响力,增进南京城市的美誉度,让世界更多了解南京。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