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全国爱耳日。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统计,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29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约2004万人,占残疾人数的 24.16%。目前,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中国残联等11个部门确定了今年爱耳日的主题: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在众多听力问题中,有一种听力问题很常见,同时又给大家留下了特别难治的印象,那就是耳鸣。嗡嗡嗡、滋滋滋声、电流声、风声……耳朵里的噪音让人备受折磨,怎么来对抗这些根本不存在的噪音?记者了解到现在有一项“听觉编码”的技术已经应用到临床,以声音来对抗声音,减轻耳鸣患者的症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图源 视觉中国
有此一说:
耳鸣,是源于进入耳朵的声音变少了
听觉是人体十分微妙的一种感觉,听力的轻微下降,就有可能使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约有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除了听力下降,耳鸣也同样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研究表明,成人耳鸣的患病率为10.1%~14.5%,如果将偶尔耳鸣也包括在内,患病率将提高到 22%~32%。
耳鸣从何而来?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耳鼻咽喉科费优鹏医生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目前耳鸣的机制并不明确,有很多情况都会导致耳鸣发生,有药物性的、有神经性的,有人是因为神经上长了瘤子等器质性问题,还有人的耳鸣是规律的滴答声,与心脏搏动节律相同,推断“病根子”可能是在心脏或是颈部血管上。有人的耳鸣和季节相关,有人和情绪相关,多种多样。
“以往没有适宜的技术和方法来探查耳鸣,所以对耳鸣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现在通过更精准的听力检查,我们会发现,耳鸣患者会存在听力下降的情况。” 费优鹏医生解释,以往听力最基础的检查项目是“纯音听阈测试”,它可以明确听力下降的性质以及听力下降的程度,但是它所测试的频率只有七八个。“现在的精细听力测试可以测到30多个频率,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耳鸣患者是存在隐匿性的听力下降的情况,而且寻找出的耳鸣的位点基本就落在他听力下降的位置上。”
这提示了两者的相关性,同时也支持了耳鸣发生机制的一个解释。“听觉毛细胞在维持人体听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损坏不能再生,我们的听力下降,源于耳内听毛细胞受损。受损发生后,会丢失掉一些频段的声音,被我们感知到的声音变少了。” 费优鹏医生解释,受损之后,大脑会启动修复功能,但修复神经功能任务艰巨、难度顶级,大脑也无法修复到和损坏前一样,在此过程中就引起了脑部神经的异常放电,于是耳朵里就听到了这些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也没有意义的“噪音”。
图源 视觉中国
声音处方:
程序自动编码,用声音来对抗“噪音”
入冬之后,李阿姨的耳鸣又犯了。李阿姨的耳鸣不是严重到让人头痛欲裂,但是嗡嗡嗡地始终存在,已经影响到睡眠。于是李阿姨来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求助。医生们为李阿姨进行了精细听力测试,开出了“听力处方”,李阿姨每天到医院戴上耳机,听上十几分钟的“音乐”,耳鸣的症状明显减轻了,感觉到耳鸣已经不影响睡眠了,李阿姨一阶段的治疗也结束了。
李阿姨接受的是“TMIST耳鸣声治疗”,是对抗耳鸣的“声音处方”。
图源 视觉中国
耳鸣声医生听不见?耳鸣匹配让噪音“现形”
骨折了,X光片上能看到断裂处;血管堵了,超声上、核磁共振上都能看到“堵点”……但是耳鸣的检查不一样。耳鸣患者听见的声音并不存在,医生感知不到。
“从患者的主诉来看,耳鸣患者听到的声音非常多样,有嗡嗡声、有电流声、有老式电视机收不到讯号时满屏‘雪花’的声音。” 费优鹏医生告诉记者,现在的检查技术,已经可以将耳鸣这种并不存在的声音给“具象化”出来。“我们的耳鸣匹配检测,可以使用不同频率的纯音给患者来听,让患者与自己的耳鸣声进行比较,从而选出和自己耳鸣声最相似的音频。有时候患者听见的不止一种声音,也都能通过比对给找出来。”
费优鹏医生说,这种具象化的显示让医生也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明确耳鸣的程度,将主观化的耳鸣变成客观的参数,这些参数和耳鸣位点、听力损失程度等数据一样,都是之后“声音处方”的根据。
图源 视觉中国
自动听觉编码,给大脑一个新的声音环境
“耳鸣问题在耳朵,而实际上是听力损失后大脑异常放电导致的,‘声音处方’就是基于这个原理来对耳鸣患者进行治疗。” 费优鹏医生说。
在有了患者听力及耳鸣匹配检查的精细参数之后,TMIST耳鸣声治疗验配平台会自动进行软件分析,生成音频文件,这就是给患者的“声音处方”。正因为患者有听力损失,所以“声音处方”会比较智能地将这部分丢失的频率补足,耳鸣位点不同,系统也会自动匹配出不同的治疗声音,“藏”进悦耳的音乐中。这样的“声音处方”补足了听力的缺失,给大脑一个新的声音环境,从而抑制住大脑的异常放电,定期规律收听可以达到改善耳鸣症状的效果。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给患者进行1分钟左右的试听,如果有效,效果会是立竿见影的,患者会感知到耳鸣噪音有明显减轻,这时候说明这项治疗是有效的。随后就能延长每次收听的时间,进行正规治疗。” 费优鹏医生解释,通常来说,“处方”有效,患者每天需要听上15分钟左右,后期也可以租用机器在家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治疗后再检测,可以发现患者的耳鸣有减轻,或是耳鸣的位点发生了偏移,此时可以重新生成“声音处方”,直至患者自觉耳鸣不再影响生活为止。
耳鸣患者正在进行“声音治疗”
医生说:
耳鸣真的“治不了”吗?
大众对于耳鸣这个疾病,态度普遍比较“悲观”,很多人觉得耳鸣不能治、只能忍,情况确实如此吗?费优鹏医生介绍,耳鸣的病因复杂机制不明,所以治疗确实比较困难。“现在几乎没有一种药物是明确治疗耳鸣的,对于新发的、病史没有超过六个月的耳鸣患者,医生通常会使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很多是可以奏效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费优鹏医生表示,很多患者都想通过药物或是手术让耳鸣马上消失,这是很难的,对于长期耳鸣的患者,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对生活影响的评估。
很多患者会问耳鸣是不是身体有“大病”的征兆?其实并不是的,大多数情况下,耳鸣只是耳鸣而已,如果耳鸣声音存在但对日常作息影响并不大,其实可以“无视”它,有些与劳累、压力较大有关的耳鸣在生活状态改善后,也会自行消失。如果对于已经发生有听力下降或者长时间耳鸣,尽早、正确地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减少病情迁延。对于耳鸣,追求治愈很难,但可以正确干预实现消除或减轻耳鸣导致的负面影响、控制耳鸣响度的持续增长、降低耳鸣的响度、耳鸣无觉察等不同层次的控制耳鸣的目标。
护耳小贴士:
1.保持处于听力安全范围内,并注意接触噪声的时间。
2.如要经常去噪音较大的场合如酒吧、演唱会、体育赛场等或工作环境有强噪声,可使用耳塞及降噪耳机。
3.使用电子设备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最好不长时间使用插入式耳机,使用时间每次应不超过一个小时。
4.儿童应在父母的指导下使用电子设备,帮其设置音量并规定使用时间。
5.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若必须使用,一定要遵守医嘱。
6.戒除掏耳、挖耳的坏习惯,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避免熬夜及情绪异常。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