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护好脾胃,这份养生指南请查收
2021-02-18 20:34:59

立春后,万物恢复生机。2月18日是进入春季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侯茜主治医师提醒,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寒冷的天气渐渐远去,空气中水分增加,气温乍暖还寒时,我们尤其需要顾护好脾胃功能。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功能健旺,可以促进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脾胃论》云:“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易影响我们的身体,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脾胃消化功能好,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所以雨水节气的养生要点在于调养脾胃。

图源 视觉中国

雨水节气养生要点:

健脾祛湿

雨水节气之后湿气逐渐加重,进入雨水偏多的时节,湿邪易侵袭人体,出现湿困脾胃的表现,如食欲不振、头重昏沉、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口干不欲饮、大便黏而不成形等症状。因此,雨水过后可选择一些能健脾祛湿的食材,比如山药、茯苓、芡实、莲子、小米、冬瓜、扁豆、鲫鱼等。

减酸益甘

中医认为春属木,在五脏对应于肝,春季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如调摄不当,升发太过,会出现性情急躁、易于发怒的情绪。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则脾胃运化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脾胃疾病的发生,常表现为胃部隐痛、胃部胀满、恶心不欲饮食、泛酸、嗳气、腹泻等不适。

酸味为肝之本味,所以,春季饮食应减酸味的摄入,不可助长肝气以免过旺。甘是脾的本味,所以春季可适当增加甘味以养脾脏之气。药材上可选择疏肝理气的陈皮、平肝熄风的菊花、柔肝健脾的炒谷麦芽等泡水喝。食物上可选择春季常见食材如马兰头、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莲藕、芋头、萝卜、甘蔗等。

图源 视觉中国

推荐食疗方

三仁赤扁豆粥

做法: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冬瓜子仁(去壳)10克,白扁豆15克,杏仁5克,加粳米适量,共煮粥,春季常服。

功效:健脾止泻、和中化湿,对于脾胃虚弱、痰湿体质、慢性腹泻、老年人慢性咳喘、妇女白带偏多都有较好的调养作用。

双花柠檬茶

做法:玫瑰花5克、绿梅花5克、柠檬1片,泡水代茶饮。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解郁。对于情绪波动大、心情郁闷、胃部不适、血脂高、脂肪肝、工作压力大的人群有较好的愉悦身心,减压的作用。

通讯员 王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