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洪楼村出土的七力士画像石
这是一幅汉代画像石,自徐州铜山洪楼村出土,表现的是汉代的大力士。从画面看,这七位力士,从左至右分别为:持剑、骑虎、拔树、背牛、举鼎、抱鹿和捧壶。从画幅大小和位置判断,站在C位的是“背牛”。
在遗存的汉代画像中,背牛、斗牛是一种常见的题材。除了徐州铜山洪楼村出土的这幅以外,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的画像石、河南南阳刘洼村出土的画像石,都曾表现背牛、斗牛的画面。
河南南阳刘洼村汉墓中的画像石
汉代人崇文尚武、尊礼好义,他们非常崇尚力士。在史料记载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有很多大力士和牛“较劲”。战国时代,有一位秦国的力士,名叫乌获,在和牛“较力”时,把牛尾都拽断了;还有一个力士孟贲,他不光能降伏牛,还能生拔牛角。
不管是背牛,还是斗牛,都是一个驯服的过程。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较量,浓缩了成百上千年人类驯服野牛的漫长历程。那么,牛是什么时候被驯服的呢?
有一副春联很有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畜是马、牛、羊、鸡、犬和猪。“六畜”说法很早就有了,《左传》里便有记载。要知道,我国古代的家养动物包括了鱼、鸭、鹅、驴以及骆驼等等,为什么它们就不在六畜之列?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古人是考虑到这些家养动物对人类的贡献值大小,最终选取的这份“六畜”名单。
《左传》记载的事情是从公元前722年开始,也就是说,公元前722年的时候,牛已然被中国人驯服了。但这并不是牛被驯服的最早的时间。
河南南阳汉墓出土画像石
考古人员发现,在“六畜”之中,其实只有狗和猪才是中国本土起源的,牛、羊、马是通过欧亚大陆史前时代文化交流传入中国的,至于鸡,它的起源问题尚存较大争议。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任乐乐、董广辉曾研究过六畜的起源和传播历史,他们认为,羊驯化于现在的伊朗、土耳其和叙利亚等地区;家马起源于哈萨克斯坦地区;鸡可能最先在亚洲东南部被驯化(也有说在中国北部,目前有争议)。
至于牛,它分为几个种类,但除了黄牛外,其他品种的牛史料极其匮乏,所以,在细究牛的起源问题上,考古学家只能选取黄牛为研究对象。据现有动物考古研究,黄牛最早于距今10000年左右在西南亚地区被驯化,随后向欧洲扩散。约距今7500年前,在黄牛的另一个驯化中心,南亚的巴基斯坦地区也出现了驯化黄牛。
考古学家根据世界各地发现的黄牛骨骼遗存的分布和时代进行考察,发现黄牛传入中国可能有两种路线:一是黄牛在西亚起源后,经欧亚草原向东扩散至哈萨克斯坦,经中国西北传入中原地区;二是黄牛在南亚起源后,传入中国云南地区,然后向北扩散至中国境内的其他地区。
目前中国境内最早的黄牛骨骼出土于云南洱海地区的银梭岛遗址。中国西北甘青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和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有黄牛遗存。而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均发现有距今2000年左右黄牛骨骼遗存。这说明黄牛当时已进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那么,黄牛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呢?考古学家认为这大概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在4500多年至4000年之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盛媛媛
资料来源:
1.汉画故事 刻在石头上的记忆,张道一,中华书局2020.5;
2.“六畜”的起源和传播历史,任乐乐 董广辉,《自然杂志》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