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 | 布朗茶香
2021-01-22 16:29:51

到双江的第一个晚上,我就按照当地人的习惯,去喝茶。

作为茶马古道的第一站,双江居民的生活离不开茶,遍地种植的都是茶。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而在双江等澜沧江沿岸的布朗族、佤族山寨,就是茶树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滇红茶。双江是中国勐库大叶茶原生地,源生于双江勐库大叶种茶,上世纪60、80年代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定为中国传统茶树良种。

大叶种茶

勐库茶得从公弄说起。公弄是布朗族大寨,在双江和勐库很有名,但双江以外的人若不从事茶业对它知之甚少。中国茶科所和云南省茶科所都曾将公弄定为勐库大叶种的培育基地,云南省10多个县及省外许多茶区都有从公弄引去的茶种、茶苗。

怀着强烈的好奇,我去了离县城30多公里的公弄,近距离看布朗人和茶。

公弄寨有三绝:“茶树老、茶艺多、茶俗浓”。这里的茶园大多为古茶园,茶园不开台阶,茶树从河边几乎排到山顶,树较高大,大多要人爬上树采茶。

我在的日子,正是清明节前,刚刚开始采春茶。我跟着“五朵茶花”刀氏五姐妹上山到茶园采茶。看着她们采茶时用布朗话和茶对话,那种虔诚的样子,让本来有点玩耍心态的我也郑重起来,四妹妹刀仕英说,她们对茶说:“茶啊,我们要采你了,谢谢你给我们的护佑啊。你要保佑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啊!”

春天里的茶园,景色美不胜收,远山含黛,间或能听到泉水叮咚,春风拂面,阳光和煦,处处是美好。我想,这样的地方生长起来的茶,滋味,一定比单纯的茶味更多了馥郁吧?

采茶

在刀氏五姐妹家里,我有幸喝到了布朗人亲手制作的煳米茶和竹筒蜂蜜茶。煳米茶的泡制方法是先将土罐放入火塘中烤热,再在罐中放入糯米烤黄,然后放入茶叶同烤,待茶叶烤黄、糯米烤焦时,放入几味草药,用滚烫开水冲泡,最后加上红糖放回火塘中烹煮3至5分钟,一罐色彩暗红、香气逼人的煳米茶就制作完成了。

当地的老人告诉我,煳米茶是治感冒、咳嗽、喉痛、肺热燥火的良药。

蜂蜜竹筒茶是布朗乡亲用来招待贵客的。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热情淳朴的布朗族大哥从竹林里砍来了几棵凤尾竹制作成竹筒,将刚采回来的鲜嫩茶叶洗干净塞进竹筒内,将筒口封严实放到火中烘烤,当竹筒里的水咕咕作响,茶叶煮熟,四周散发出一阵阵香味时,便将竹筒从火中取出来将茶叶放到一个盛有蜂蜜的大碗里,再将烧沸的山泉水冲入碗中,顿时,一股特有的青竹叶、蜂蜜、茶叶混合香味便在屋子里弥漫开来,一碗碗黄中带着绿色的竹筒蜂蜜茶端到了我们面前。

竹筒蜂蜜茶

小饮一口,直感到那竹子的清香、茶叶的醇香和恬美的蜂蜜味道在口腔里产生鲜爽之后,又直沁肺腑。此时,才感到自己的词汇是多么的贫乏,竟无以言表。

小口啜饮,我在想,也许有钱可以买到珍稀的茶叶,但是,能买到这清新的空气吗?能买到这阳光一样的热情吗?能买到这份从心底里流露的真诚和善意吗?

我在品尝布朗茶,也在品味布朗族古老的茶文化,更是品读善良淳朴的布朗人。这里的布朗人因爱茶而敬茶,视茶为圣洁之物;因敬茶而祭茶,每年都要祭拜茶祖;因识茶而用茶,以茶入药,食茶驱邪。布朗人不论起房盖屋、婚丧嫁娶、走亲访友无处不用茶,茶关乎公弄布朗人的兴衰成败。品着竹筒茶,我联想到布朗人源远流长的茶缘——在人类还没有金属和陶制品的远古,布朗人已经学会用竹筒泡制茶饮。

离开公弄的那个夜晚,面对布朗人的热诚,我有些舍不得。即使饮的是茶,我也醉了。

关于作者

李传华 生于江苏,长于新疆,求学于成都,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原创专栏,请勿转载。图片为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