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助听器,你要看这几点!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2-30 10:39:14

还记得电影《夏洛特烦恼》中

经典的“打岔”片段吗?

“楼上322住得是马冬梅家吧”

“马冬什么”

“马冬梅”

“什么冬梅啊”

“马冬梅”

“马什么梅呀”

……

如果家里有听力不好的老人这种对话可能会经常上演。有时让人啼笑皆非有时却让人感到无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65至70岁的老人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75岁及以上的老人大约一半有听力损失。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是无法避免的事,听力损失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听力损失还会导致老人性情变化、自闭、抑郁、加速大脑衰老等。

所以助听器成为了听力受损老年人的重要选择。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在接诊有听力损失的老人时,经常会被问到“要不要配助听器?”“该如何选择助听器”等问题。

听力损失也是有分级的,世界卫生组织将听力损失进行了如下分级:

1.平均听力损失小于等于25分贝为正常;

2.平均听力损失介于26~40分贝为轻度听力损失;能听到说话的声音,但说话人声音小一点或说话距离比较远,就听不见。

3.平均听力损失介于41~60分贝为中度听力损失;正常距离的说话声音都听不见。

4.平均听力损失介于61~80分贝为重度听力损失;几乎听不到说话声,要说话人提高音量才听得到。

5.平均听力损失大于等于81分贝为极重度听力损失;听不到说话声音,说话人要在耳边吼才能听见。

家里老人听力受损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看电视时声音放得很大;

2.说话声音很大;

3.讲话需要重复好几遍;

4.老爱打岔;

5.反应变慢。

那么,问题来了

01

老人听力受损就要配置助听器吗?

要根据听力检查情况而定;验配助听器前,要由专业医师进行全面准确地听力检查,医师会借助听力检查仪器精密测试,根据老人的听力损失程度及性质进行判断。千万不可自行选购、随意佩戴助听器,以免损害残存的听力。

02

助听器的类型有哪些?

助听器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定制式助听器、外挂式助听器、骨传导助听器。

定制式助听器也称为内耳式助听器,是根据听力损失者的耳道形状与听力损失情况专门制定的。

从外观上看,定制式助听器佩戴位置比较隐蔽,在性能上,定制式助听器可以利用耳廓收集更多的高频声音,让外界的声音更清晰。

定制式助听器

不过,不是每个有听力损失的人都适合佩戴这种助听器,如果听力损失过于严重或者耳道条件不允许(耳道过小或者畸形)的人就不适合佩戴定制式助听器。

外挂式助听器佩戴于耳朵背后,外形比较小巧,轻便,它有多种档次和不同功能,能满足不同听力需求的听力受损者。

外挂式助听器

骨传导助听器绕过了外耳和中耳,依靠颅骨的振动直接刺激听神经获取声音。

骨传导助听器适合一些先天外耳发育不全、化脓性中耳炎、耳道狭窄的人。骨传导助听器采用外挂式,不用塞进耳朵内,也适合老年人选择。

03

如何选择助听器?

必须要选择规范、有资质的助听器验配机构。

有资质的助听器验配机构会提供专业的听力检查,根据听力损失者的生活与工作环境选配适合的、能有效改善听力的助听器。

并且,助听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7年,后续还要根据佩戴者的听力损失情况进行调试与保养,正规的验配机构提供的售后服务会更让人省心。

选择助听器时不仅要要考虑外观,还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与需求。比如一些老人社交多、平时需要接送小孩、采买物品等,他们涉及到的声音环境比较复杂,就需要选择有降噪功能、声音识别较高的助听器。

04

戴上助听器后,听力还会继续下降吗?

会!但助听器会延缓听力下降。随着年龄增加、生活噪音、疾病等影响,听力会逐渐衰退,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助听器不仅可以提高聆听效果,还可以延缓听力下降。

05

助听器佩戴不舒服,声音不真实?

佩戴助听器一般需要1~2个月的适应过程。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在家里试戴,试戴时间可以由少逐渐增多。比如从试戴1小时逐渐增加到2小时、3小时;家中环境相对安静,可以让耳朵先适应助听器的声音与异物感。之后可以到户外适应外界的复杂声音环境。

助听器不是真耳朵,声音在被处理放大的过程中会有些许失真,之前没有佩戴过的人会感到不自然甚至不舒服,但是相比能听见声音、与人正常沟通,这些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06

助听器该如何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佩戴者要注意外耳道的清洁;

助听器需要定时除湿、进行外表清洁;

定期由专业验配机构调试与保养。

温馨提示

如果有听力检查需求,可在周一至周六8:00~17:00、周日上午8:00~12:00至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咨询。

通讯员 潘贤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