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色大舞台点亮00后的人生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2-21 18:01:59

近日,记者驱车前往位于涟水的东胡集镇中心小学,在淮剧训练室内,孩子们穿着簇新的戏服,正在带妆彩排最近学的一出淮剧。在校园里的淮剧公益传承基地,年轻人学习传统戏曲的劲头,这份令人振奋的暖意融融,真把冬季的寒意隔绝在外。

设立剧场化妆间、请老师编教材,

淮剧扎根校园,孩子们还去了南京演出

“一开始对淮剧不太了解,就是在电视上看过,后来利用周末时间学,慢慢听老师讲台词,教我们唱,逐渐产生了兴趣。” 学习两年的一名七年级女生告诉记者,现在有空会在家练,唱给家人听。淮剧不再是大龄观众爱听的咿咿呀呀,而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前年,还去了南京,参加了安利慈善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当时很紧张,但也特别开心。她指着墙上的演出照片,兴奋地跟记者介绍那次难忘的演出经历。

服装室内窗明几净,戏服和头饰分门别类地安置好,孩子们也有了专门换装的地方。闲暇时,放置各色图书和电脑的多功能室成了00后的最爱。低年级的孩子三五成群,挑一本喜欢的书坐下来静静阅读,不时还交流一番。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用电脑探知外面的世界。你看刚才戏里的“秦香莲”还没脱下戏服,就坐下来搜索潮流明星的视频学舞蹈,仿佛有点穿越的感觉。传统文化与娱乐时尚,在年轻人的世界碰撞出神奇的魅力。

在位于黄河古道西岸的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戏曲元素更营造了显著的校园文化氛围。“弘扬淮剧文化,传承非遗经典”的标语映入眼帘,墙壁上的各色脸谱,萌萌哒的戏曲卡通形象,仿佛会“说话”,吸引学生和家长的眼球,润物细无声中普及淮剧知识。

精心设计的小剧场中,不仅安装电子大屏,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淮剧表演,在小剧场周围,还调整办公室作为道具室和化妆间,设立进场门和退场门,便于演员化妆、搭配服饰、更换道具。

记者拿到学校老师编写的淮剧教材,目前学生人手一册,令人惊叹于其用心。根据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不同学习程度编写内容,向学生普及淮剧知识,不懂淮剧的人读来也能涨知识。学校还组织优秀老师编写本地特色、具有时代气息的淮剧节目。挖掘传统文化,排练古诗《游山西村》;结合学校历史,排练《南小定辉煌》等等。去年11月,在县艺术节上,校师生自编自演的淮剧《抗疫》还获得原创节目二等奖。

三年来,一茬茬学生与淮剧结缘,

未来希望更深入,定向培养淮剧接班人

这两所学校的淮剧公益传承基地,都是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于2018年联合资助的公益项目,旨在推动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同时也提高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

淮剧是备受苏北观众喜爱的传统戏剧,原名香火戏、江淮戏,发源于江苏境内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运河以东的上河清江、淮安、里河宝应、高邮和下河盐城。上河声腔高亢、粗犷、下河声腔委婉抒情,分别形成了淮梆子、“呵大海”(下河调)。上世纪80年代,淮剧的演出规模有所缩小,目前淮安境内的淮剧团尚有淮安市淮剧团、楚州淮剧团和涟水淮剧团。

今年已经是淮剧传承项目落地推广的第三年。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陈秀云告诉记者,涟水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涟水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县淮剧团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推出了一系列获奖作品,就想到请他们的专业演员教孩子们,让这些孩子得到更多发展,于是选定从非遗传承,地方戏曲的发展切入。不仅兼顾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还密切跟踪项目进程,关注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

最近,因为参加“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涟水县淮剧团正在全省巡演,从一路泥泞走向坦途,该团闯出了一条基层院团传承发扬当代戏剧的当代道路,花费十年时间打造了包括《鸡村蛋事》《村里来了花喜鹊》《留守村长留守鹅》在内的“村官三部曲”,被业界称为戏剧“涟水现象”。在传承淮剧方面,也为该淮剧公益传承基地项目,提供艺术骨干来教孩子们。

每周从县城赶来教孩子们学淮剧的涟水县淮剧团二级演员王春华,唱淮剧已经41年了,唱了50多部戏,现在要把一身本事教给从零开始学的少男少女们。“我们从传统戏曲中选取一些适合孩子们演唱的小段,帮助他们入门。比如《孟姜女过关》、《秦香莲送夫赶考》,都是正能量题材”,王春华说,“其实这些选出来的苗子嗓子好、接受能力也强,方言上没有太大问题,只要用心学,肯定有所收获。但是,戏曲传承非一日之功,还需要我们不断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在坚持中爱上淮剧。”

一批一批的孩子通过项目与淮剧结缘,现在第一批接受培训的孩子已经升入初中学习,如何让有兴趣的学生把学到的东西继续发扬光大,项目发起人仍在殚精竭虑。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陈秀云表示,做这个项目不是一时一阵的,对孩子的资助从助困、提供生活帮助,转化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帮助,也是文化扶贫。安利江苏分公司早在十多年前,就在省工商局的牵头协调下,资助省妇联在宿迁县创办了全省第一个服务留守儿童的儿童快乐家园,得到国务院妇儿工委的简报表扬推广。2018年开始,安利江苏分公司又立足于非遗文化传承,在涟水东胡集镇中心小学筹建“淮剧公益传承基地”。

陈秀云表示,“为了让升学的孩子们继续接受艺术熏陶和专业培训,我们也在设想,能不能联络教育部门、文旅部门,通过项目让这些孩子有机会成为戏校或者淮剧团的定向培养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淮剧的种子和淮剧接班人,发扬弘扬淮剧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也希望有更多像安利这样的爱心力量参与进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 孙子昂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