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郭敬明”三个字又常驻热搜了,其导演的《冷血狂宴》12月4日上线播出,首日豆瓣分为3.9,网友点评说,“请集体纸片人还我青春”。另外他监制的电影《如果声音不记得》同天在电影院上映,豆瓣4.2,网友点评说“仿佛看了一部十年前的空间日志”。有网友吐槽说,对这两部电影的评价都可以套用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节目上的评价格式:“我不喜欢这个作品,原因跟演员没有太多的关系,之所以不喜欢,简单归纳来说,就是遗憾、困惑和不满。”
“因为我叫郭敬明,做什么都错?”
《冷血狂宴》其实就是《爵迹2》更名来的。回顾2016年,在郭敬明一手缔造了《小时代》“王国”的那一年,席卷约18亿总票房后,趁热推出CG奇幻动画大作《爵迹》,“郭敬明小说+全明星阵容+全CG真人动作捕捉”都是卖点,噱头十足。
但票房3.8亿,豆瓣评分3.8,是《爵迹》的成绩。该片路演时,郭敬明一度失声痛哭,发出质问:“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虽然苦情指数爆表,但观众还是拒绝买账。
然而,或许是郭敬明心理够强大,或许是想继续证明自己,也或许是他吸取了教训,《爵迹2》与《爵迹》同步制作,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原定2018年上映的《爵迹2》拖了两年才上映,不仅将片名改为《冷血狂宴》,非常郭敬明气质,而改为线上播出。
据悉,《冷血狂宴》继续根据郭敬明原著小说《爵迹》改编,讲述了银尘、麒零一行人在营救吉尔伽美什的过程中,逐渐揭开了魂术世界巨大阴谋的故事。
网友反馈“点播的钱花得很冤枉”
当看到《冷血狂宴》有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范冰冰、郭采洁、林允、王源、王俊凯、易烊千玺、汪铎等这些流量明星出演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以为能“值回票价”。
而且《冷血狂宴》上线当天,郭敬明还略带傲娇地在微博上,“如果观众喜欢看,卖房子也要拍《爵迹3》”。令人意外的是,从点击量来看,小四的房子是保住了,郭敬明自己也发文暗示,票房不错,不要卖房子了。但观众纷纷表示,实在不想看《爵迹3》!
记者看到,《冷血狂宴》在线上是付费点播的,有些网友花了24元,有些花了12元,但所有网友都表示,这钱花的都很冤!毕竟现在电影院各电影的票价也差不多24元,还能图个大银幕和影院氛围。
有网友发评论表示,“求求郭敬明别再毁了对《爵迹》系列小说仅存的一点点好印象了,至少都是青春啊,回忆满满。”多个平台甚至掀起了“《冷血狂宴》是烂片吗”的讨论。
人物像“纸片人”、打斗不流畅等槽点多
网友则对《冷血狂宴》进行了多维度吐槽。整体观感上来说,该片美术风格单一、制作粗糙、缺乏细节、全员垮塌,个个工具人。
不同于《爵迹》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观等影片基础,《冷血狂宴》紧接着《爵迹》的剧情展开,遵照原著节奏进行的叙事表达显得有些凌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感。再加上,影片全员“工具人”,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背景本身就有着不低的观影门槛, 导致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很难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
相较上一部,《冷血狂宴》还增加了不少打斗场面,并在特效和真人CG上进行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影片的视觉呈现上,人物形象类似“纸片人”、打斗场面以慢镜头为主、打斗动作不够流畅等“遗留”问题并没有完全消失。郭敬明自己也曾表达过对《冷血狂宴》的遗憾,“几年前的技术,放到现在看,可能没那么厉害了。”积压了2年的《冷血狂宴》呈现出的是过时的审美和风格,没办法取悦当下更多的观众。
范冰冰被换脸,演员建模翻车
另外,该片最大的卖点是“全真人CG”,这次依然是最大槽点。也就是说,整部电影都由真人演员来,但这些演出最终都被CG化。很多网友对此表示,“何必呢?这些真人演员基本都是流量,是什么信心让郭敬明相信CG后的动画人更受粉丝喜欢啊?”
CG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说白了,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增强视觉效果,然而对《冷血狂宴》来说,CG完全没有起到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很多网友表示,“毕竟我们也是看过卡梅隆的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的,里面CG出的阿丽塔非常真人化,确实起到了夸张而又符合剧情的视觉效果,让人不出戏。”
而《冷血狂宴》中的各位人物都像“纸片人”,人物的脸型很怪很僵硬,其中最难看的角色是“鬼山莲泉”,该角色本来由范冰冰出演,后期进行了换脸。多位网友截图表示,这个角色在片中的脸一直在变,非常没有辨识度,制作非常敷衍了。
除此之外,很多角色建模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王源在剧中的造型还算凑合,易烊千玺的角色看起来很诡异。而吴亦凡、林允、陈学冬只能算正常,起码能认出来是谁。
片中继续出现了大量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郭式旁白。比如,有场戏反派面对镜头,自顾自地叫嚣:“接下来,就一起欣赏,这场冷血狂宴的完美落幕吧!”有网友说,这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清冷与孤傲,简直与那个喜欢45°仰望天空的郭小四如出一辙。
监制的“疼痛青春爱情片”继续“拧巴”
记者看到,在一众评论中,有一类观众最为令人同情,那就是同时看了《冷血狂宴》和《如果声音不记得》的观众,有观众说,自己花了47块钱,《冷血狂宴》12块,《如果声音不记得》是35块钱,看完这两部电影后,人当场“裂开”。
电影《如果声音不记得》由郭敬明监制,以青春、爱情为主题,还融入了奇幻元素。但网友对该片的普遍感觉是“拧巴”,打着为弱势群体发声关注社会抑郁症患者,结果还是谈着低俗无趣、每一秒都能让观众猜透的恋爱。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如果声音不记得》,郭敬明一直在继续“疼痛青春爱情片”,虽然很会聚焦社会话题,但是拍出来的东西没有共情力,让观众如坐针毡。
【多说一句】
“我不喜欢这个作品,跟演员没有太多关系”
郭敬明注定是娱乐圈很特别的存在,他从《小时代》系列开启他的导演生涯,2013年到2015年,《小时代》系列虽然口碑不济(豆瓣评分均在5分以下),但四部电影票房加起来超过17亿元,制作方还是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别忘了一个重要背景,《小时代》系列的成功是因为它生逢其时,赶上了中国电影发展最迅猛的一个阶段。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而到2015年这个数据猛增至440亿元。这样的背景下,郭敬明开启全真人CG魔幻制作,是有勇气有胆量和有创意的,但是架不住内容的空洞啊。彼时,电影市场野蛮生长,也是国内流量经济开启之时,“流量+IP+大制作+大投资=火爆票房”,这个公式简直屡试不爽,只要改编的IP有影响力、受众基础足够雄厚,演员阵容里的流量明星够多、有足够的分量,二者组合起来的电影,基本就足以叱咤市场,《小时代》系列就是首波红利获得者。
其实“流量+IP”的扑街迹象正是从《爵迹》开始。2016年《爵迹》国庆档上映时,上映首日《爵迹》排片力压《湄公河行动》,然而第二日《爵迹》票房就断崖式下跌,很快被后者反超。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湄公河行动》票房近12亿元,是《爵迹》的三倍,《爵迹》亏损严重。
这时候郭敬明就该清醒了,观众开始对“流量+IP”的模式产生警觉,从2016年到现在,扑街的“流量+IP”电影不计其数,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所以总的来说,还是郭敬明在综艺上最爱说的那句话,对郭敬明近期作品的评价是:我不喜欢这个作品,原因跟演员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跟导演、跟编剧有关。
希望综艺节目上说的头头是道的郭敬明,早点言行合一,马上圣诞节要上映的《晴雅集》能做到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