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小儿科”一点也不小儿科,陈晓:身为人父,更能感同身受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2-04 15:31:39

由杨磊执导,陈晓、王子文、贾青等主演的都市医疗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正在北京卫视热播。作为“普外第一刀”、“童馨之光”的邓子昂医生,陈晓在剧中的表现也引发网友关注。医疗剧中有关医疗细节的地方,一贯会被观众聚焦,采访中,首演医生的陈晓也对扬子晚报记者表示,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畏之心。

首演医生压力大,拍摄期间儿子生病就住楼下

从《笑傲江湖》中亦正亦邪的林平之,到《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古灵精怪的二少爷沈星移,从《遇见爱情的利先生》中的霸道总裁利耀南,到《陆战之王》中个性张扬而勇敢顽强的张能量,对于角色,陈晓始终精益求精,永不设限。在《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中,陈晓饰演了一位专业能力强、医术高超的儿科医生邓子昂,虽说“邓子昂”被称为童馨医院的全能大神,但对于首演医生的陈晓而言,专业的医学知识让他倍感压力。

老百姓有句话,说小儿科小儿科,但其实儿科对于医院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医生这个职业,陈晓则充满敬畏之心。为了力求真实还原儿科医生的职业现状和心理,陈晓在开拍前,特意进入医院体验了一把“实习医生”,对医生的日常工作和行业规范都进行了观察记录。期间,除了跟随儿科专家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他还跟着医生们一起查房、一起与患者家属沟通,甚至进入手术间观看全程的手术。兴许是身为人父,患者家长的很多情绪都让这位“实习医生”特别能够产生共鸣。

“有些病情发展到某些程度时,做手术也不是,不做手术也不是,那时候其实是非常绝望的。”在跟随医生与患者家长沟通病情时,陈晓看到一位父亲在大家面前率先崩溃的样子,内心十分触动。“我以为那个妈妈会先崩溃,结果是那个父亲先崩不住,母亲反而非常平静的接受。”陈晓坦言,当时面对整个场面自己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感觉有点想哭。此外,陈晓还透露在拍摄期间,自己的孩子小星星生病住院,正好在拍摄的楼下。“他们在下面住院,我在上面拍戏,等做了家长以后会明显的有一种心态,就是孩子生病比大人生病会揪心很多。”小儿科,小儿科,听起来好像是小事一桩,但随之牵动的往往是几个家庭的事,相信每一位为人父母在面对这样的情况都是同样的揪心,同样的感同身受。

虽然在儿科医院最常见的便是哭着闹着不愿意打针看病的小朋友,但对于陈晓而言,医院给他带来的不是恐惧,而是满满的安全感。由于父亲学医的关系,陈晓从小接触到的叔叔阿姨们基本上都是学医的,饭桌上也充满了关于医学的话题。小时候的他三天两头发烧感冒,是医院的常客。聊起医院,陈晓觉得比在家好,“在家的话,万一我要发烧我自己也害怕,但一到医院,我就感觉这下有救了。”出于对医生的熟悉,陈晓从小就有一种很强的信赖感,但对于饰演“医生”这样专业要求极高的角色,他表示还是充满了压力。

“有一些基本的基础的东西我能理解,就是我说的台词里的东西,但是像手术这种专业领域特别强的的东西,绝不是靠一天两天就能明白透彻的。” 相较于同组演员,陈晓演起医生可能更加得心应手,但有时候越了解其中的奥义,背负的压力也就越大。

自认“慈父”但不溺爱,和小朋友相处没压力

和小朋友打交道是儿科医生的日常,作为“邓子昂”医生,陈晓谈起和小演员的合作直言没有任何压力。“说实话我们剧里的小演员都还挺有天分的,绝对是拍过很多年戏了,都是小戏骨。”此外,陈晓还透露自己在片场被一个小孩给吓坏了。“她是一个得了癌症的小姑娘,专门过来演这个角色,之前我是不知道的。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直接冲过来一把我抱住,跟我说陈晓哥哥好。我这人是比较慢热型的,平时比较紧张,突然有个陌生小孩过来一抱,然后我一看是个光头,声音还是个女孩子的声音,我一下就懵了。”面对小演员特殊的打招呼方式,陈晓当时有些手足无措,但那一刻俩人之间的陌生感一下被这个热情的拥抱消除了。“虽然当时有被吓一跳,但事后想起来还是非常温暖。”也正因如此,在与小演员拍戏的过程中,俩人相处十分自如。

说起与儿子小星星的相处日常,陈晓自称自己是位慈父。“我是温和的,特别温和的,”陈晓强调了两次“温和”,在他眼里孩子就像朋友一样,他不希望给小星星设定太多框架。“我原来以为我会是一个比较严厉的,但后来发现我做不到,装不了太久。”谈起孩子的教育,这位奶爸有着自己的见解,“不要把小孩子当成一个没脑子的人,不要因为我们是大人,觉得小孩什么都不懂,所以要求他们必须听我们的。很多时候小朋友其实已经懂很多事情的,只不过是他觉得你那么强势、那么高大的站在我面前,我打不过你,我就得听你的。” 虽然声称自己是位“慈父”,但坚决拒绝“溺爱”,在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和相处模式上,陈晓选择了一种和小星星像朋友般的父子关系。

“我不会随着你的节奏来,比如说你要我就给你,你哭我就给你,你耍脾气我就给你。我从小只要耍脾气,家里人就会用‘暴风骤雨’来对付我,所以我只有在我们心平气和,或者在我能够说道理的情况下才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对于小星星,陈晓表示希望他不要靠哭闹去达成目的,不要永远把自己当作宝宝,他希望与孩子建立起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

没有子承父业从医,成为演员“跟自己较劲”

“要不是理科太差,我可能会去当医生。”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陈晓从小接触过很多医生。本以为自己也会子承父业走上医学之路,谁知十岁那年,偶然被一个电视剧导演选中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视剧《我们班的歌》后,一颗表演的种子就此在他心中种下。

小学四年级,陈晓在少年宫学书法时有幸被人选中出演安徽那边的一个儿童剧,那是他第一次接触表演。“当时我们的导演是现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教授张金娣,然后她们就跟我说,晓晓以后考我们中戏啊,我们的导演、副导演都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兴许是看到了陈晓表演的潜力,大家都十分看好他,对表演的向往之情也就此在他心中萌发。本以为自己能顺风顺水开启表演生涯,谁知刚起步就被迫停下了。“那会家里人觉得小孩还是要好好读书,老是去参加这样的活动会耽误学习,所以后面再找我拍的戏全都被一律否决 了。”

但一件事情越压抑,越被限制不让做的时候,人往往会更加留恋,更加向往。在陈晓面临文理科分班之际时,他选择向父母吐露心声。“我理科实在不行,没天赋,学不了医。”正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陈晓最终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成功走上演员之路。

从艺以来陈晓塑造了不少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我没有特别想演的,”提及未来的规划,他表示顺其自然。在市场上,演员始终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想的多不如干得好,对于角色的选择,陈晓很感激被人看到。“很多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身上还有这一面,能被人挖掘出来,我觉得还挺有意思。”在他眼里,演员更多时候需要和自己较劲,需要去调动自己所有的一切全心全意投入到角色之中。

除了演戏,近几年陈晓还参与了很多公益方面的实践。2018年陈晓加入了文联志愿者团队,随后又加入了韩红爱心团队。在跟随团队去外地给大家送温暖和提供一些力所能及帮助的时候,陈晓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价值。很多时候在治愈别人的同时,往往也在治愈自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