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忠
南京城北,沿着中央路往北,过了新模范马路,再过南昌路与板井巷,有两条小巷与中央路交错,西侧是许府巷,东侧则是廖家巷,直抵明城墙。这个廖家巷内,沿着城墙,蜿蜒曲折,可达神策门。此条小巷,称作廖家,是哪一个廖家?莫非与明初的廖永安廖永忠兄弟有关?廖家兄弟,与康茂才关系密切,又都是明军中的水军将领,靠近后湖,难道也是因有地利之便?且说两廖。
700年前,廖永安出生在安徽巢湖。他字彦敬,弟兄五人,排行为四。他的父亲唤做廖旺,应该是世代以打鱼、贩运为业,对江湖水情至为熟悉。元末天下大乱,人心惶惶,廖家父子背靠巢湖,结寨自保,也属迫不得已。廖永安的弟弟就是廖永忠。这里说的两廖,就是指廖永安与廖永忠。
大约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江淮兵乱,廖永安和弟弟廖永忠带领子侄部众聚兵盘踞在巢湖水寨,以对抗寇贼,保卫乡里。但左君弼占据庐州作乱,殃及巢湖,廖永安十分窘迫,四处寻求出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廖永安听说朱元璋在和州拓展局面后,就带着弟弟廖永忠、部下俞通海等筹得银钱,率巢湖水军前往投靠。朱元璋十分高兴,亲自收编其军队。
朱元璋在黄墩与元军大战于裕溪,元朝水军的楼船捉襟见肘,进退不便,而廖永安等人操船弄舟却进退若飞,屡败元朝水军,这使得朱元璋更为坚定了渡过长江以凭南京求得更大发展的决心。朱元璋命廖永安、张德胜、俞通海等人分别统领水军发兵江口,廖永安和朱元璋同乘一船,指挥作战。廖永安问朱元璋在哪里靠岸?朱元璋命令在采石矶登陆。廖永安直驶牛渚,趁着西北风迅速渡江,岸边守军十分恐惧,仓猝迎战,一触即溃。朱元璋乘势攻取太平、芜湖。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廖永安率舟师攻破蛮子海牙的水寨。三月,廖永安进攻集庆,生擒陈兆先,得军民数万,朱元璋以廖永安为建康翼统军元帅,昭武大将军。朱元璋欲图夺取镇江,廖永安又率领水军攻取镇江、太沙,自此而下,廖永安连战连捷,先后攻克金坛、宣州、常州、池州、宜兴、无锡、常熟等地,这年十月十二日,廖永安与徐达、邵荣等深入太湖追击张士诚军,恰好遇到张士诚部将吕珍,双方交战,因无后援,船只又遭搁浅,廖永安兵败为吕珍所俘。
廖永安勇冠三军,娴熟水战,被俘之时,还不到不惑之年。张士诚惜其才勇,意欲招降,但廖永安严辞拒绝,被囚禁平江。时徐达擒获张士诚弟弟张士德,张士诚派人与朱元璋商量,以廖永安换取张士德,为朱元璋所拒绝。朱很快斩杀了张士德。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十月,朱元璋为廖永安坚持不降所感动,遥授其为江淮等处中书省平章事,封楚国公。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七月,廖永安被囚长达八年后在苏州瘐死,时年四十六岁。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后,将廖永安安葬于巢湖,并亲自到郊外迎祭,还两度于鸡笼山筑坛祭奠,追封其为郧国公。
再说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廖永忠比廖永安小三岁。他少时豪迈有大志,智勇过人。跟随廖永安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见其年少,问道:“你也想富贵吗?”廖永忠答:“能够为圣明的主子效力,扫除寇乱,名垂史册,正是我的愿望。”朱元璋听其如此聪明伶俐,称赞不已。
廖永安被俘后,廖永忠接替兄长之职,统领其军。廖永忠随军东征西讨,无役不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陈友谅进攻南昌,战于鄱阳湖,廖永忠殊死作战,奋勇当先。敌将张定边直冲朱元璋坐船,常遇春将其射退。廖永忠驾快船边追边射,张定边身中百余箭,陈友谅汉兵死伤惨重。第二天,廖永忠又与俞通海等驾着七艘满载芦荻的船只,乘风纵火,焚烧敌军楼船数百艘。廖永忠又率六艘战船深入敌阵搏击,然后迅速绕出,险中取胜,敌军大惊,以为遇到神兵天将。廖永忠又在泾江口拦截陈友谅,终使陈友谅战死鄱阳湖。
洪武四年(1371年),廖永忠以征西副将军的身份随汤和率水师征伐在蜀地的明升大夏政权。汤和驻守大溪口,廖永忠先行。他到达旧夔府,击败守将邹兴,进至瞿塘关,此处山峻水急,蜀人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船不能前进。廖永忠密派数百人携带干粮水筒,抬着小船翻山渡关,到达上游。蜀山草木繁多,廖永忠下令将士着青蓑衣,在崖石间鱼贯而行。他率领精锐出墨叶渡,五更时分,兵分两路攻其水、陆寨。水师都以铁裹住船头,设置火器而进。黎明时分,蜀人才发觉明军来攻,已经大势已去。
但在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廖永忠被赐死,时年52岁。廖永忠之死,说法多多。最为关键有三,其一是韩林儿之死。1366年,朱元璋羽毛丰满,拥立韩林儿为宋王,年号为龙凤。韩林儿昧于时局,自投罗网,居然要把自己的所谓都城自滁州迁往南京。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将他迎回应天,韩林儿至瓜步时船翻而死,也有人说是在横渡长江之时,舟船沉没,韩林儿落水溺死。韩林儿之死,是人为?是天意?这桩公案,究竟是廖永忠受到了明确指示?还是他聪明过头自作主张为朱元璋称帝消除障碍?又或者是这个廖老五居功自傲口风不紧被最终灭口?其二,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廖永忠不守规矩,设法从朱元璋亲信口中探听自己会得到何种爵位,令朱元璋大为光火。朱元璋曾对诸将说道:“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忘我抗敌,可谓奇男子。但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所以封爵时,只封侯而不封为公。”其三,当杨宪为丞相时,廖永忠与他关系密切,朋比为奸,僭越使用龙凤,这一指控近乎说故事了。
廖永忠妻子是康茂才之女,其子廖权是汤和的女婿,孙子为廖镛与廖钺。廖镛卷入了靖难之役后的方孝孺案,因为他是方孝孺的学生。廖镛被诛杀后,其母亲与家中女眷被拘押到皇宫做洗衣工,家中男丁被流放边陲。
隋柳几年风物尽,钟山一夜雨声寒。廖家兄弟,起自江淮,追随朱元璋,也算轰轰烈烈。廖永安被俘囚禁,长达八载而死在狱中,对朱元璋而言真是忠烈千秋;廖永忠对朱元璋忠贞不渝,“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对韩林儿则是毫无忠义可言。廖家兄弟,一个是46岁死在姑苏狱中,一个是52岁被诛杀在南京。乱世英雄,如此结局,堪可浩叹。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