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南京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在主城六区上线已满一年。智慧停车究竟给南京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主城区“停车难”是否有所化解?本报记者进行采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江曼姝
全市路内路外一张网
一张网便能清楚看到主城六区及郊区的临时泊位和350个停车场的数据,11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市中央路的南京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数据中心探访。数据中心由五块巨大的电子屏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其中最显眼的是中心位置一张巨大的电子地图,名为“全市静态交通资源一张网”。南京智慧停车公司的工作人员江曼姝告诉记者,根据南京市政府的要求,推进“路内路外一张网”的智慧停车管理格局,用智慧化手段提升城市交通治理能力,这张“网”可以显示实时的动态数据、变化情况。
实时数据监测
在“道路停车运营管理分析”模块,显示着“全市泊位数、在停泊位数、停车站点数、收费人员数”。此外,可以智能地展示和分析整个城市停车热点区域、车位周转率、潮汐停车指数、实时停车状态、停车收费数据等。点击“网”中的任意一个点,便可显示该路段的现场停车情况。若想查看某个停车位,点击后便立即跳出这个车位上的停车照片,以及入场时间、停车时长等一系列信息。
在装有高位视频的试点路段,还可以查看该路段的实时视频。江曼姝说,这是目前市面上较为主流的道路临时泊位前端智能摄像头,一旦车位上的车辆有变动,它可以立即识别并自动进行录入车牌、计费等操作。日后若高位视频、地磁、路牙机等停车基础设施在市区里大规模普及,可以大幅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
南京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的建成,得益于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力推动。2019年初,南京启动组建国有全资南京智慧停车有限责任公司。同年11月28日,南京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在主城六区上线,2020年9月底,江北新区、江宁区、高淳区接入平台,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将在2020年底前完成数据接入。
手机端体验“指尖”停车
城市道路资源有限,停车位不可能无限增加,这种情况下,经过智能化的调控,错峰停车,提高存量泊位利用率,就成了化解“停车难”的有效手段。某些背街小巷的车位利用率不高。智慧化停车便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宁停车”APP不仅可以停车缴费,还有“找车位”“预约停车”“共享停车”等功能。江曼姝向记者演示道:“比如市民想去往高楼门附近,可提前在手机上打开‘宁停车’,点击那附近的路段,搜索空余车位。找到车位后还可一键导航。‘宁停车’未来将会覆盖全市路内路外停车信息,市民可以实现停车‘一码通行’。”
宁停车app界面
附近站点查看车位
“共享停车”则可将现有的车位进行错时共享停车,相当于增加了停车位。工作日的白天,居民小区可释放出大量空余车位,而在双休日、节假日和工作日的晚上,企事业单位和写字楼的停车场则大量空余。“共享停车”便可激活这部分被闲置的停车资源,提升车位的周转率。
家住鼓楼大钟亭的市民杨女士在自家门口的南京电信内部停车场申请到了一个车位,使用时段是工作日下班后的晚上时间和双休日全天。这个停车场拿出50个车位来供周边市民共享。杨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小区没有停车位,而马路边车位有限,她和邻居们每天停车就像“打游击”,回家晚了就找不到车位。“共享停车”完美地解决了杨女士的停车问题。
截至11月17日,南京有13个“共享停车场”,160个共享车位,42位车主办理了共享停车包月服务。
呼吁社会停车场加入全市大数据
让更多的停车场加入到系统是智慧停车平台要攻克的难题,记者了解到,南京全市路面泊位数据已全部接入平台,但平台上的停车场却只有350多个。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有近6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停车场,其中包括社会化经营的停车场和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等。只有实现全市路内、路外资源数据共享,南京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才能真正为政府停车资源智能调度、停车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上线仅一年,有些停车场主还不知道,或者出于某些顾虑,暂时还不愿意加入这个平台。对此,江曼姝表示,“社会停车场加入全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百利而无一害。比如,我们会对每一个停车场主提供云端监管系统,利用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精准发布、引流导流等服务,应用区块链技术推行统一支付。简单来说,会让他们的停车收益更好,管理更省心。”
今年下半年,南京市人防办决定将全市大约20个人防工程停车场陆续委托南京智慧停车公司负责管理运营,目前已移交4个。如南京田家炳中学人防工程停车场、人民中学人防工程停车场,均在市区人流密集地段,附近停车需求非常大。南京智慧停车公司接手后,立即对其进行了智慧化设施的改造。如今,停车场面貌焕然一新,停车体验更好。同时,市民还可以在“宁停车”平台实时查看停车场的车位情况,再也不用盲目寻找停车位了。
而无人值守停车场也得到很好的实践。仙林羊山公园停车场,经由“智慧化改造”后,完全实现了停车“云托管”模式。
校对 丁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