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黑户”贷款先注册公司,未见贷款却成为他人犯罪的“工具人”!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1-26 22:31:27

扬子晚报网11月26日讯(通讯员 宝检轩 记者 刘浏)“黑户”缺钱,因征信低贷款难,便四处找人帮忙贷款。听闻以公司名义可获取贷款,在王某的指导下,几名“黑户”两天时间摇身一变成为几个公司的大老板。在坐等银行放贷期间,几人不但没拿到钱,还接到了警方电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赵阿姨年过半百,如今退休在家,本该含饴弄孙坐享天伦之乐,两年前却迷上炒币。她把辛辛苦苦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钱全投了进去,本想赚得盆满钵满,却万万没想到亏了近百万,还上了银行征信黑名单,变成一名“黑户”。“缺钱”成了赵阿姨的心病,正规渠道没办法贷款,她便动了歪心思,看到朋友圈有人发布贷款广告,急忙联系。

王某对赵阿姨说:“你征信不好,正规贷款肯定贷不到,但是可以以公司名义贷,不过手续费高,要收贷款额的20%。”赵阿姨打着小算盘,最终以10%的手续费谈拢,条件是她找来和自己一样急缺钱的老姐妹和好朋友,按照王某的要求,将身份证等信息发了过去。

随后,王某指导大家先在手机上下载“江苏市场监管”APP,上传身份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完成实名认证。第二天再次登录进行电子签名认证,此时,APP上出现了公司名称、章程等注册信息。这些公司信息自己并未输入,是怎么出现的呢?大家虽然好奇,但抵不过即将获得贷款的喜悦,将端倪抛之脑后。

几天后,王某通知大家已经制作好了营业执照,请大家到宝应进行对公账户开户。几人按照王某的要求为自己的公司开设了对公账户,王某以为大家进行贷款业务为由,收走了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印章、对公账号等资料。得到王某的保证后,大家欣喜地回家等待银行放贷,结果却没想到不但没见到贷款,自己的行为还为别人的犯罪做了嫁衣。原来,王某并无为他人贷款的资质,多年前还因犯抢劫罪被判处12年6个月的有期徒刑。帮“黑户”贷款只是他为快速敛财的“诱饵”。

其在微信、58同城等网络平台上发布贷款信息,等到“鱼儿”上钩发来身份证信息后,他便联系代办营业执照的公司到政务中心提交公司名称和法人姓名,再让他人下载“江苏市场监管”APP自行注册和签名。等待政务中心制作好营业执照,再联系法人到宝应进行对公账户开户。拿到他人的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后,王某联系买家,以每套6000元的价格卖给他人。经查实,被转卖的部分企业对公账户已被犯罪分子用于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

宝应县检察院经审查认定,以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对王某批准逮捕。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