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团队停止所有对外采访,在自持之中蓄势未来
来源: 封面新闻
2025-02-20 23:58:42
□蒋璟璟
2月19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官方微博发文宣布,《哪吒2》将延长上映至3月30日,与观众“一起走过冬季,在春天继续前行”。同日,有知情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哪吒2》导演饺子目前已经正式闭关,专注于《哪吒3》的准备工作。对此,可可豆动画的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创作团队目前已经停止了所有的对外采访,“电影还在上映,希望大家把关注度都放在作品上。”(中新社)
主创团队对外发声、放料、造势,素来是电影宣发的惯常操作。在《哪吒2》高开疯走的进程中,这方面的专业安排,其实不在少数,就其效果而言,可说是超乎寻常的好。而在当前阶段,该团队转而主动宣布“停止所有对外采访”,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破纪录的彪悍票房已然落袋,增量观影需求大概率边际递减,如今“且战且退”未必不是个好策略。从台前回归幕后,从宣发周期切换到新创作周期,是总会发生的事情,真正关键的,是选择哪个节点、以何种姿态?
复盘《哪吒2》爆火历程,包括导演饺子在内,主创团队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人士的“媒体沟通”,每每冲上热搜、成为爆款。与之相关的采访,在影片本身之外,建构了另一个极为庞大的故事系统。其间,既有电影人的文化思考、艺术表达和业务探讨,也有更为琐碎、具象的“往事”“趣闻”“心路”种种……此类信息的持续放出,成为了社媒时代最好的助燃剂。在“因艺及人”与“因人崇艺”的螺旋式上升中,“热度”居高不下。
其实我们看到,《哪吒2》的官号以及创作团队核心成员的社媒表达,整体是较为克制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山呼海啸般的网络热捧狂潮。几乎所有流出的“采访片段”,都被各路媒体、自媒体拆条、打点、贴上标签、加上话题,然后轰动一番。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传播学景象:“采访片段”成为了信息市场的原始材料,而社交媒介上基于“竞夺流量”就此展开的“二创”,则批量化生成了让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商品”并深度主导了议程。采访,俨然是一种信息开源。
《哪吒2》并不是典型的流量电影,但它却获得了最多的流量。其整个的社媒运维策略,简而言之就是“不争而争”,这固然是打顺风球的游刃有余,又何尝不是顺势而为精准卡点的直觉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停止所有对外采访”的最新表态,也是这种“顺势”与“直觉”的延续。就形成《哪吒2》最终的历史定论,主创团队及时锁定一个“好形象”“好人缘”,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艺术需要沉淀,抽身消隐、远离喧嚣,归来又将另一个饱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