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子时评

景区摆渡车再引争议,劝退回头客的营生得不偿失

来源: 封面新闻

2025-02-14 00:25:07


□蒋璟璟

这个假期,一些景区的摆渡车再次引发游客吐槽。春节期间,谢先生到广东梅州市粤东大峡谷景区游玩,刚到门口,摆渡车先影响了好心情。谢先生反映,“停车场距离景区大门太远,大概要走2公里路程,坐摆渡车则要20元一位,感觉不值得。”谢先生决定走过去,“这段路很窄,摆渡车与行人混行,车速很快,差点撞到小孩子,景区怎么能这么设置摆渡车?”此前,不少游客都遇到过景区的摆渡车收费高、服务差、强制消费等问题,并呼吁就此整改。(人民日报)

“景区摆渡车”,已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种用于景区大门、停车场到“主景点”交通衔接的内部载运车辆,由来已久。只不过,其“逐利异化”、激起舆论反弹,却是近些年的事情。诚如不少游客所一再抱怨的,景区大门越修越远,景区摆渡车存在票价偏高、捆绑销售、乘坐不便等问题。其背后的利益算计,此前已一再被各方剖析。如今的问题是,很多景区就是我行我素,而没有任何从善如流、改进安排的动力。这个春节假期,对摆渡车的抱怨,依旧不少。

“景区入口与主景点距离过远,游客不得不乘坐摆渡车”,这一“玩法”,大量出现于“景区的二次开发”浪潮中。其背后的普遍情形是,一些老景区在升级改造或者新景区在“从头打造”的过程中,引入了资本力量和专业商业操盘团队,全场景的“创收”被计算到了极致,其甚至在景区规划、工程建设之初,就有了针对性设计。鉴于这种“蓄谋已久”的属性,就算是面对游客悠悠之口,相关方面自然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很多景区,鉴于其“承包合同”,所谓经营自主权,往往被置于“游客观感”和“公共价值”之上。在此语境下,“景区摆渡车”很少有主动优化、降费让利的案例。一方面,游客被迫乘车,明显感觉被算计、被摆了一道;另一方面,却是无力改变、无可奈何……除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这种“被做局收割”的憋屈感,更是会成为旅途中的败兴因素。而这,对于“重游”“二刷”某某景区,无异于是劝退。

当某些景区摆渡车的把戏被看穿,当消费端的抵触情绪越发集聚,能不能最终成为倒逼现状优化的有效力量?是游客友好型的景区,还是逐利至上型景区,在摆渡车一事的安排上高下立现。事实上,如今很多景区做的都是“一次性生意”,而在行业竞争加剧、增长见顶的大背景下,如何赢得更多回头客,将成为重要考量。就此而言,景区改变不合理的摆渡车安排,越快拿出诚意就越能避免被动。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