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群思维打造“一基地”
来源: 新华日报
2025-02-10 00:02:14
□ 杨 丽
2月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三者紧密关联、互为支撑。其中,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重要一环,是推进我省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
先进制造业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领域,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战场。江苏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强、全球4%,不仅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工业版图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强省之要。江苏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14个,数量全国最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单项冠军企业数占全国比重超过15%、全国第一;国家5G工厂、绿色园区数量全国最多,“江苏制造”实现聚群成势、量质齐升;去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首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排在全国榜首……这一系列成绩是江苏追“新”逐“质”、集群前行的成果,显示出江苏迈向制造强省的坚实步伐。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放在全球坐标系中衡量,推进“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可视为破局突围的“胜负手”。我省产业结构偏传统、产品结构偏中间的特征较为突出,要聚焦“具有国际竞争力”这一要求,从产业规模、技术引领、产业链控制力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要围绕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突出抓好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强链补链延链不是单一产业的上下游整合,而是以先进制造业集群来统领重点产业链进行“强、补、延”,必须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思维。
集群思维,就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变“单打独斗”为“协同攻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效配合和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巩固传统产业领先优势的同时,要紧扣“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深入开展强链补链延链,真正形成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要进一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形成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突破的集群优势;智能装备、新型电力装备、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等领域产业基础好,已经进入市场成熟期,要持续巩固放大领先优势,形成更强国际竞争力;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基础支撑作用明显、融合赋能强,不仅要在技术领先、迭代加速上形成优势,也要在促进制造业升级上发挥更大作用。
南京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无锡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纺织等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徐州精心培育以“工程机械产业”为首的“343”创新产业集群……放眼当下,我省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主导产业,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集群。各地提出了要打造“工程机械之都”“新能源之都”“绿能之都”“中国药城”“世界船都”等目标,要各扬所长把这些产业特色品牌打响,但也要警惕“一窝蜂”现象,防止内卷式竞争。产业集群发展需因地制宜,还需强化分工协作。我省1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了设区市全覆盖,每个城市在同一个产业集群中都有各自的分工。各地要强化全产业链协作意识,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助力我省制造业“强筋健骨”,加速向世界级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