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低空经济”跨越东西部,全链条服务解锁新场景
来源: 无锡日报
2025-07-26 17:06:00
最近几天,无锡金匮之翼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楠又忙开了。刚带着青海省首个产教融合无人机CACC驾驶操作培训项目回来的他,又投入到了与海东四县两区98个乡镇建立农业植保无人机服务网点的设计方案中。
方案中,一组数据暗藏雷霆之力:98个乡镇服务网点将织就全域覆盖的低空服务网络,196名本土飞手将组建专业过硬的空中作业梯队,大疆T100无人机85公斤重物精准吊装的硬核参数,更彰显着技术突破的边界。“这绝非一份普通的投标文件,而是长三角低空经济标杆企业向西部腹地发起的一次系统性能力输出。”葛楠透露,项目若成功落地,西部高原将迎来一套低空经济全链条解决方案,技术标准可实现代际跃升,运营模式或将打破地域壁垒,人才梯队有望加速本土培育,场景应用更能解锁产业发展新维度。
这家从无锡起飞的企业,正试图将2000公里外淬炼的能力,转化为激活西部低空经济的澎湃动能。
资质筑基:构建长三角低空培训高地
位于锡山区的金匮之翼培训基地内,第13期学员正专注进行无人机定高悬停考核。这里是金匮之翼通过一年全力投入打造的“低空人才及培训机构孵化基地”,更是长三角地区稀缺的低空经济资质聚合体。作为配备无人机操控员资质的授权培训基地,这里投入近400万元建成“培训—实训—场景打造—飞行服务”全闭环体系,彻底终结了行业内“学员自备电脑,学员为训练机购买保险”等乱象。培训基地创新性推出设备损耗及学员个人学习过程中人身保险全包模式,学员无需为训练设备及在训练中的人身安全担忧,只需专注技能提升。
教务总监展示的最新数据显示,已进行考核的12期学员中,毕业学员的执照通过率高达91%,远超行业65%的平均水平。这套成熟的培训与资质体系,不仅为长三角低空经济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更成为其向更广阔区域拓展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淬炼:从城市场景到多元领域的创新突破
锡山区上空,3架无人机正进行网格化巡检。当飞行高度降至15米时,机身自动触发楼宇避障模式——这项历经128次城市飞行沉淀的算法,即将被写入高原吊运程序。从聚焦农业植保,到拓展至电力巡检,再到融入城市治理,直至试水高原吊运,金匮之翼一年的成长,走了很多企业十年的路。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进化,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的持续迭代。
技术组长调出三维建模图解释:“青海山地的树木吊装方案,借鉴了我们为市政吊装古树保护装置的成熟经验。” 在太湖水稻田验证过万次的T50播撒系统,已迭代出适合高原草籽播种的专用模块;为城市电力巡检开发的精准定位技术,正适配西部山地的复杂地形;甚至在城市治理中优化的避障算法,也将助力高原复杂环境下的安全飞行。
金匮之翼自成立以来在长三角城市空域的反复试验,为其积累了覆盖农业、电力、市政、应急等多领域的技术方案。这些在实践中淬炼出的“硬实力”,成为其拓展低空经济应用边界的底气。
育才赋能:打造低空经济“复合人才”培育新范式
无锡金匮之翼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锡山基地内,学员王磊正同时操作两台设备:左手控制无人机模拟农药喷洒,右手调试光谱仪分析作物病虫害。“飞手不能只懂飞行,还得懂药剂配比、电路原理、测绘等知识。” 教学主任的课程表清晰显示,理论和实操比例达3:7,这种“复合培养”模式,正是金匮之翼人才培育的核心。
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让这种培育模式释放出乘数效应。企业与青海多家光伏安装企业共建定制班,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西部学员设立专项奖学金,覆盖30%培训成本,以技术扶贫架起人才培育的桥梁;毕业生可同时获得无人机执照和农业技术员证书,“一专多能”的特质让他们在低空经济领域更具竞争力。
这种人才培育方式,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储备了力量,更成为带动区域低空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通过输出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金匮之翼正帮助更多地区构建本土低空人才梯队,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人才基础。(尹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