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鲜花调》到《图兰朵》,省级艺术家驻村激活乡村文化一池春水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12 21:50:00
当暮色为江苏仪征镀上柔光,东园湿地公园的“夏日晚风集”灯牌次第亮起,蜿蜒如星河。8月4日至8日,“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携艺术清风驶入烟火升腾的市集,一场文艺与市集的深度“跨界”在此相遇。戏曲清音流转、非遗巧艺生辉、美食香气氤氲、童声笑语交织——当“文艺范”深情拥抱“烟火气”,文化惠民的“软实力”正转化为夜经济的“硬支撑”。
从乡间到舞台:
文化“造血”,激活一池春水
“一开始大家上台腿都打颤,现在唱起改编的《鲜花调》,腰杆挺得笔直。”在8月4日“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省级专场演出开始前,男高音歌唱家盛万航望着排练的演员们,欣慰感慨。作为文艺直通车行动首批选派的省级“驻村艺术家”,盛万航每月定期驻扎仪征,见证了仪征市月塘山之雨艺术团这支草根队伍的蝶变。
“盛老师教我们把《鲜花调》和《图兰朵》结合在一起,说这叫‘中西合璧’。”艺术团成员李大姐擦着汗笑道。盛万航接过话茬:“省级文化资源下沉不是简单送节目,而是要教方法。村民的生活本身就是艺术,我做的只是帮他们把田间地头的喜怒哀乐搬上舞台。” 从“腿打颤”到“腰杆挺直”,这支由基层群众组成的民间艺术团如今已能自信登台,在省市文艺舞台上绽放光彩。
“艺术家驻村计划”如一座金桥,既引高层人才入乡,更助乡土团队进城。盛万航倾囊相授,从咬字发声到情感拿捏,一字一句打磨经典民歌与红歌。“我们正精修《鲜花调》舞蹈,下次定要更好!”月塘山之雨艺术团成员眼中闪着憧憬,“登上更大舞台,对乡镇团队是莫大激励。”
今年,省文联“‘茉莉花开’文艺轻骑兵志愿行”开进月塘镇。省级导师与非遗传承人悉心点拨,从舞步转换到队形编排,为“月塘民歌”、“镗叉舞”等本土非遗注入“年轻基因”,提炼出全新歌舞节目。此类“造血”式赋能已在仪征星火燎原:146个文化场馆常年开放,9支省级优秀群文团队活跃城乡,越来越多村民从台下观众蜕变为台上主角。当“草根艺术”邂逅专业指引,乡村文化的一池春水正被悄然激活。
省市县联动:
好戏连台,绘就消费新图景
华灯初上,东园湿地公园人潮涌动。8月4日,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带来的省级专场演出,在器乐组合《记忆里的旋律》中拉开华章。舞蹈《篝火》燃动热情,川剧变脸幻化神奇,魔术《想象之力》引人屏息。台下喝彩如潮,掌声雷动。“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上过央视的魔术表演。”市民张大爷攥着孙女的手,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8月5日,由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带来的木偶剧《神奇的宝盒》在“夏日晚风集”上演,一场童趣盎然的寻宝之旅,以木偶百态演绎勇敢、诚实与信任的真谛,为大小观众带来惊喜与启迪交织的视听盛宴。
舞台之外,“夏日晚风集”烟火正浓。各色摊位前,市民流连忘返。“看了舞蹈品美食,夜市比游乐场更精彩!”小朋友华翊妍的童言,道出活动多重魅力。互动区内,戴语诺小朋友正认真填写“茉莉花开”问卷,“填完就能领扇子和环保袋!”她举起“只为你心仪”的文创扇,灯光下字迹格外温暖。这份问卷,正是直通群众心声、校准文化服务精准度的桥梁。
“文艺演出+烟火市集”的创新融合,以文化为支点,强力撬动消费潜能。非遗扇面描摹古今对话,农副产品承载增收喜悦,“宜消费 真实惠”消费券的发放,更让收款提示音成为动听背景乐。摊主藏不住笑意:“营业额远超平日,人气爆棚!”据统计,“扬子东园序·夏日晚风集”活动月期间,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10万人次。抖音、朋友圈的“打卡”热潮,使东园湿地公园跃升为今夏仪征闪亮的“网红”地标。
品质供给: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幸福触手可及
8月6日,“仪征夏日晚风集”专场,仪征城市宣传曲《只为你心仪》率先登场。扬剧折子戏《八大锤》铿锵有力,歌伴舞《一起向美好》洋溢希望,小品《兵妈妈》深情动人。仪征市演艺影剧有限公司演员张瞿宗参演后表示:“借《兵妈妈》弘扬楷模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正是以文艺滋养群众心田的初衷。”
8月8日,“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仪征市专场)”高潮迭起,常州“心韵”组合的《漫步青果巷》民乐小合奏,丝竹勾勒明代古巷风韵;扬州木偶《扇韵》灵动演绎江南春夜;阜宁杂技《玄机——双人转毯》令人拍案;仪征少儿古风爵士《夜泊秦淮》以水袖融爵士,灵动解构经典;江都扬剧团小品《十八个爸妈一个儿》源自真实事迹,以“战友尽忠我尽孝”的家国大爱,令观众潸然。
“以前羡慕大城市的剧院,现在好节目直接送到家门口!”市民常女士的话道出了文化惠民的实效。高品质供给,绝非单向输送。仪征坚持“贴地而行”,节目单几易其稿响应民意,排序亦与团队反复商榷——老人钟爱的戏曲、青年追捧的流行歌舞、孩童痴迷的木偶剧,在“茉莉花开”舞台各美其美。当文化服务从“保基本”跃向“优品质”,群众舒展的笑颜,正是幸福生活最生动的诠释。
一座城市的幸福密码,既蕴藏于市井烟火的温度,亦流淌在文艺浸润的角落。这场以茉莉为名的文化盛宴,将省市优质资源精准滴灌至乡村肌理,又在城乡互动中反哺文化原乡。它让沉寂的夜晚焕发消费活力,为破解基层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的跃升,提供了可复制的“仪征样本”。当文化的种子深植人心,当精神的芳华联结城乡,仪征的夏夜因“茉莉花开”而恒久璀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