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书市集用《如何成为一只猫》向猫学习生活智慧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5 17:46:00
7月4日下午,南京传媒学院副教授、青年诗人汉京,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谭天和宋思洋携新书《如何成为一只猫》做客景枫中心“做书市集”,三位嘉宾结合新书文本、插图猫画、设计巧思等,以猫为镜重新审视现代社会,与现场读者展开愉悦互动。
本书由诗人、译者孙冬执笔,画家朱蕊绘制五十余幅趣味猫咪油画,装帧设计由“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周伟伟操刀。以“猫”为媒介,探索人与动物、自然与城市、理性与自由的复杂关系。
远在大洋彼岸的孙冬老师向读者写了一封信:“朋友们,真遗憾今天没能赶回来一起大快朵颐。此刻的我,正混迹在纽约的一群‘国际猫’之间。可我啊,心里老惦记着那一碗盐水鸭、皮肚面,还有老朋友小灰、阿黄……有时候觉得,世界这么大,最想蹲着的,还是那条熟悉的巷子口。不过猫生嘛,说到底就是三件事:吃好、晒够、交朋友。听说你们那儿有鸡尾酒?替我多喝几杯——记得舔舔杯口,别浪费。”
营销编辑宋思洋分享了拿到这本毛茸茸的小猫书后的喜爱与思考,她表示《如何成为一只猫》并非一本单纯的宠物随笔,而是通过猫的行为与状态,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作者借蒙田之口发问:“当我跟我的猫玩耍时,谁知道是它陪我消磨时间,还是我在陪它消磨时间?”她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称赞猫的生活方式——随遇而安、不折腾、不内耗、不内卷、安于独处,并建议读者修炼猫术,获得一种内心的平和和解放。
汉京则从自己诗歌创作、短片拍摄和好友阅读的角度,阐发了师长孙冬以敏锐的洞察力将猫置于文学史、哲学史与科学研究的交叉点。从爱伦·坡的《黑猫》到德里达的“赤裸生命”,从神经科学中的催产素研究到城市生态学的物种共生,全书旁征博引却毫无学究气,既有学术深度,又充满生活温度。猫的存在不仅是一个陪伴的角色,更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反思。书中十章内容层层递进,从“禅修猫与我们时代的躁郁狂”到“天无绝猫之路”,从猫的生存智慧延展至人类的精神困境,借猫之眼重新审视人与世界的关系。
策划编辑谭天则表示《如何成为一只猫》的目标读者不仅是爱猫人士,更包括文化批评研究者、哲学爱好者,以及渴望在喧嚣中寻找内心平静的都市人。孙冬在书中写道:“猫是让你确信自己存在之物。猫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过去相遇的偶然性和未来关系的不可预测性。”和猫相遇可以说是一种“奇遇”,让我们获得新鲜多样的体验,也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和万千可能性。设计师周伟伟坦言:“希望读者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要像在撸猫一样!”
绘者朱蕊虽没有来到现场,但她以一篇散文诗作为本次活动的结尾——《不敢为猫奴》:“当猫与我彼此独立时,我和猫都‘自由’了……可能,保持距离才能审美?都说距离产生美。在画布上描摹它们,表现它们(我们),目前来说,抑或是最合适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