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微史记

让古画动起来|龙舟、粽子、石榴、艾草……古画里的端午习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4-06-09 15:23:08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

庆端阳。

庆祝传统佳节,古人都在忙什么呢?

答案就在传承至今的画作里。

龙舟夺标图 元·吴廷晖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锣鼓喧天,百舸争流。传说,划龙舟驱大鱼,以保全屈原身体。其实,赛龙舟最早用来祭河神、水神,后与端午节结合,成端午习俗,流传至今。

午瑞图 清·郎世宁

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

——宋·释怀深《偈》

端午时节,家家食粽。南朝人说,人们用米饭祭奠屈原,又怕被蛟龙所窃,便用楝叶、绿丝包裹,以成粽子。为何用楝叶、绿丝?因为蛟龙最怕它们。

天中佳卉图 清·陈舒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仲夏时节,榴花、萱草、蜀葵相继盛开,李子、樱桃、枇杷也都成熟。这些时令蔬果,装点着端午佳节。

端午图轴 清·王时敏

几家桃李荐新鲜,艾叶榕枝处处悬。黄茧裹绵装小虎,青蒲粘粽掇鸣蝉。

——清·陈肇兴《端阳》

故旧习俗,五月五日“毒日”,须驱邪避毒。剪艾草为虎,以菖蒲做剑,可辟邪驱鬼。既然是驱鬼,自然少不了驱魔大神钟馗。民间在这一天悬像以祛邪魅。

天中佳景图  元·佚名

文案:臧  磊  动图:姜天圣

校对 徐珩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