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暴、极光……古人记录下多少“妖异”现象
来源: 紫牛新闻
2024-03-26 15:51:32
这两天,地磁暴的新闻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
26日下午,“地磁暴 嗜睡”这个话题甚至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位。
很多网友开玩笑地将疲累困倦的状态归结于受到“地磁暴”的影响。
地磁暴冲上热搜
地磁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地磁暴的发生对航空器和卫星轨道运行会有一定影响,对人们的常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国家相关部门解释称。
所以,你现在嗜睡,是因为你嗜睡,跟地磁暴扯不上关系。
不过,地磁暴会引发更为强烈的极光。这会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写乐趣。
很多网友对此也十分期待。但中低纬度地区如南京,应该很难看到。
世界上最早的极光记录发生在中国。《竹书纪年》记录了周昭王统治末期的一个夜晚,北方天空出现了“五色光”。
这段文字很可能写于公元前977年或公元前957年,确切年份尚不确定。
科学家发现,“五色光”的记录与一场大型地磁暴的时间相吻合。
我国历代对极光这一景象,大多会做记录,虽然不会使用“极光”一词。
极光在古代常用的名称有蚩尤旗、枉矢、长庚、天冲、狱汉、天狗等十几种。
对极光色彩的描述,也有火、红、白、青、黄、紫、青气、黄气、赤气、赤云、苍云、青龙、黄龙、赤龙等。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黄鼎编纂的《管窥辑要》甚至详细绘制了各类极光的形态草图。
古人绘制的各种极光图(《管窥辑要》)
据不完全统计,仅二十四史,就有100多条极光记录。
在唐代,762年的夏天,大概发生了极其强烈的地磁暴,天空极不平静:
5月1日夜,“西北方有赤光见,炎赫亘天”;
5月20日夜,“江陵见赤光贯北斗”;
7月26日-8月23日,“西北方有赤光亘天”;
9月16日夜,“西北有赤光亘天,贯紫微,渐移东北,弥漫半天。”
明朝末年,东北地区上空连续9天都是红彤彤的一片,引发恐慌。有科学家认为这大概率就是地磁暴现象。
到清代,1859年9月1日,发生了著名的“卡林顿太阳爆发事件”,绚烂的极光从极区一直延伸到北纬20度附近。
法国的夜空、夏威夷的夜空都笼罩在红色之中。日本人观察到,“天空似乎在燃烧”。
河北省石家庄《栾城县志》,对这次地磁暴的极光现象也有记录:
“咸丰九年……,秋八月癸卯夜,赤气起于西北,亘于东北,平明始灭。”这里的“赤气”就是极光。
1872年2月4日,地球上再次发生超大规模极光,有资料称,此次极光,加勒比海地区、埃及,乃至南非、印度洋周边都看到了极光。
河北、湖北多种县志上对此也有相应记录:
“自艮至坤,天赤如火,响晓乃灭。”
“夜半,红光起西北,顷刻蔽天,日出始散。”
“赤气漫天,起东北至西南,光耀如火,云内有一星如盂,蓝色,移时始灭。”
对于极光、地磁暴,古人不会理解,他们会将这些自然现象视为“妖异”或“祥瑞”。而我们现在知道了,地磁暴是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地磁暴发生时,释放出高能粒子和电磁辐射冲向地球,地球的磁场将这些粒子吸引至南北极附近的高空。在那里,它们与大气层中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碰撞,激发出绚烂夺目的光,这就是极光。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