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微史记

感人!淮海战役中江苏一个县有22万男女老少支援前线

来源: 紫牛新闻

2023-11-23 16:30:35

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人数最多、最为艰苦、意义最大的一场战略决战。

淮海战役要图


1948年10月,支援淮海战役成为苏、鲁、豫、皖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共华东局为统一领导华东的支前工作,成立了华东支前委员会。遵照鲁中南区党委的指示精神,16日,中共邳县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目前支前工作的意见》。部署各区、乡、村沿主要交通道路设立粮草站、民站、茶水站和伤员转运站,组织群众抢修桥梁、道路。

11月13日,中共华中工委、苏北军区、华中行政办事处发出了《华中支前总动员令》:要求各支前机关、支前组织、各人民团体及工农青妇全体同胞,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凡是可以动员的人力、车力、牲口、船只,都要为前线服务,保证在服务期间,勇敢的抢救伤员,迅速的转运伤员,及时的供应粮草,满足前线的一切需要。这是全华中党政军民的伟大任务,也是全华中党政军民的无尚光荣,全体党政军民总动员起来,争取解放全华中的伟大胜利,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

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大力支前


1948年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是淮海战役。陈毅同志曾经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4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推车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

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邳县(今邳州市)人民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投入了战地支前工作,当时,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号召,实行全党发动,全民动员,邳县(邳州市)人民喊出了“一切为着前线,一切服从前线,砸锅卖铁支援前线”的口号。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推车的、挑担的、抬担架的、运送粮草的,都在为战争的胜利而奔忙,那真是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全县人民支前工作规模之大,发动之深入,情绪之高涨,成绩之卓著,都是非常罕见的。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邳县(今邳州市)投入支前的人力就有22万多人,全县人民男女老少齐出动,修公路、架桥梁、抬担架、运军粮、做军鞋、送茶水,积极支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修路100公里架桥46座,转运伤病员3500多名,先后为部队筹集粮食和熟粮33万多斤。

碾庄战斗打响以后,邳县人民冒着枪林弹雨,积极给部队当向导,送食品、运弹药、抬担架、救伤员。整个战斗期间,全县共组织担架1200多副,小车近万辆,民夫3万多人,车轮滚滚,跟随部队转战南北,逐鹿淮海,共运送军粮1000多万斤,转送伤员4000多人,支援部队粮食680多万斤,为碾庄战斗乃至整个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牺牲,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张法民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经授权转载,转载时有删节。


校对 王菲

相关新闻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