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南京中招名校联播】南京市中华中学:“一校两址”同频共振!创新模式,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6 14:29:00
随着2025年南京中考成绩的揭晓,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情况,合理填报志愿。7月5日,扬子晚报特别推出“闪亮的未来·2025南京中招名校联播”融媒直播,本场我们特别邀请南京市中华中学副校长钱华走进直播间,为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支招。
兴隆、雨花高度融合
一校两址,一体化管理
中华中学是南京老百姓心中的四大名校,也是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建校126年来,学校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正耀,中国的“南丁格尔”黎秀芳,东南大学前校长、中科院院士、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黄如,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芮勇等。2021年雨花校区首次招生,成为南京首创一体化管理理念并且真正付诸实践的高中。如今中华中学兴隆校区、雨花校区“一校两址、一体化管理”堪称南京优质高中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典范。
凭借优异的办学成绩,中华中学在2024年全市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大会上作为直属学校唯一代表介绍高三经验。学校还连续七年获得“突出贡献奖”。直播中,钱校长介绍了学校两个校区一体化管理的四大核心:“第一是统一规章制度、考核和评价表彰;第二是大家最关心的统一师资队伍,我们的老师跨校区教学是一个常态;第三是统一课程进度、考试评价,以及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第四是统一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钱校长表示,中华中学的一体化管理能够落实的关键,在于两个校区非常近,通勤只需要15分钟,“李兵书记或朱征校长每天早晨都会去雨花校区转一转,其实他们平时如果在兴隆校区从高三走到高一,这个一圈下来也需要15分钟。如此近的距离,我们的教研教学活动开展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今年下半年,朱征校长将亲自到雨花校区任教。我们还建设了跨校区的听课系统,建立了实时互通的各种功能室,让两个校区的线上线下的交流非常的顺畅。”
从批判性思维到大学先修课程
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华模式”
今年3月,“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中华中学)”在中华中学雨花校区正式揭牌。近年来,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成果亮眼。直播中,钱校长特别指出,中华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思维教育,“新高考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中华中学有全省首家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构建了从必修到选修的思维进阶体系:面向高一学生开设批判性思维校本必修课,面向高二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选修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高阶思维模式。”
除此之外,中华中学与南京大学构建了深度协同育人机制,在两个校区分别设立“南大卓越班”,通过“双导师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南大教授团队定期驻校授课,与本校教师形成教学合力。高一学生从入学起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双向选择匹配南大教授作为学术导师,教授选拔“高中研究生”进行深度指导。
“我们通过南大‘零年级计划’先修课程落地,共开设了两门课程,一门是地理科学先修课程——《地球与行星探秘计划》,另一门是化学与生命科学类先修课程——《化学的魔法与生命的密码》,让学生在校即可修读大学认证课程,学分将会计入未来大学学业体系。”钱校长说。
填报建议>>>
2025年中华中学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1220人,其中兴隆校区610人,雨花校区也是610人。根据目前家长登记情况,中华中学兴隆校区欢迎626分及以上的同学前来咨询填报;雨花校区欢迎620分及以上的同学前来咨询填报。钱校长表示:“考虑到今年初中毕业生有所增加、各大高中继续扩招等因素,今年我们两校区的录取位次肯定都会有所下探。我们两校区有好几年分差都在6-7分左右,我们预测今年两个校区依然会继续保持这样的分差。对于钟情于中华中学的考生们,中考分数如果位次在兴隆线上下,可以A兴隆B雨花,位次稍微低一点的也可以直接A雨花进行填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少年志编辑:周欣
拍摄:吴伟龙 吕志
编导:徐彬雯
美编:王亚男
导播:罗皞 熊越 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