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警惕饮食中的“隐形杀手”! 中国学生营养日,专家建议同学们这样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20 21:12:00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19日晨会上,南京一中实验学校邀请了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正高级教师王景晨来到学校,为同学们讲述了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

今年是第36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

王景晨介绍,工业化食品的浪潮正冲击着青少年的餐桌,快节奏生活催生的饮食误区正成为成长的“隐形杀手”。根据《中国青少年膳食健康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日蔬菜摄入量仅达推荐量的62%,水果摄入不足率超过70%,而含糖饮料消费率较十年前增长了35%,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的日均摄入频次高出健康标准2倍。早餐“面包配奶茶”、午餐“外卖加零食”、晚餐“速食凑一餐”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肥胖率、近视率、贫血率居高不下。某重点中学的体检报告显示,高三学生平均每日膳食纤维摄入不足15克(推荐量为25克),而脂肪供能比超过35%(健康上限为30%),这种“营养失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体质:长跑时气喘吁吁、课堂上昏沉疲惫、换季时频繁感冒……更令人担忧的是,高糖高油饮食可能通过影响多巴胺分泌,降低学习效率,甚至诱发青少年情绪障碍。

这些问题的背后,既有家庭饮食管理的缺位——父母因工作繁忙简化餐食,用零食替代正餐;也有校园周边环境的诱惑——网红零食、油炸摊位占据视线;更有社会文化的潜移默化——“快乐肥宅水”“奶茶自由”等标签模糊了健康边界。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没有健康的身体,再远大的理想也失去了承载的根基;没有科学的饮食,再卓越的才华也难以绽放光芒。

王景晨呼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位一体的健康饮食体系,让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守护成长的堡垒。首先,学校应打造有温度的“营养课堂”。建议学校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优化食堂膳食结构,推行“彩虹餐盘”计划——红(水果)、绿(蔬菜)、黄(全谷物)、白(优质蛋白)、紫(豆类坚果)合理搭配,每周公示带量食谱,让每一餐都看得见营养;二是开展“营养科普进课堂”活动;三是联动家长建立“无零食校园”,在教室设置“健康能量角”,提供酸奶、坚果、水果等替代零食,让健康选择触手可及。

其次,家庭应打造烹调有滋味的“成长餐桌”。父母应成为健康饮食的“第一责任人”,重建“早餐仪式感”,摒弃“路边摊早餐”,用丰富的早餐开启活力一天;践行“家庭共餐制”,让餐桌成为交流的平台,引导孩子摒弃挑食偏食,学会细嚼慢咽;警惕“情感补偿式喂养”,不将零食作为奖励,不把暴饮暴食当作解压方式,让饮食回归“滋养生命”的本质。

第三,社会要守护有责任的“饮食环境”。监管部门需加强校园周边食品治理,严格规范零食店、快餐店的经营资质;食品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开发“学生友好型”产品,降低加工食品的添加剂含量;媒体平台要传播科学饮食理念,抵制“唯口味论”的美食营销。

最后,自我应培育有觉知的“饮食智慧”。作为成长的主人,我们要主动掌握“吃的学问”:学会阅读食品标签,拒绝“隐形糖陷阱”(如配料表中排名靠前的白砂糖、果葡糖浆),选择“少加工、多天然”的食品;践行“三餐规律”原则,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避免因赶作业、睡懒觉、盲目减肥而忽略正餐;培养“饮食正念”,吃饭时专注当下,感受食物的色香味道,倾听身体的饥饿与饱腹信号,不被情绪驱动过量饮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盛媛媛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