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吃完山竹要及时漱口?医生表示,天然水果对牙齿的“杀伤力”并不强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4 07:03:00

“吃了这么多年水果,第一次听说吃完要及时漱口的。”近日,话题#吃完山竹要漱口#登上热搜,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是因为它甜吗?那其他糖分高的水果是不是吃完也要漱口?记者采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江苏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预防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沈红了解到,其实只要不大量、高频的吃,水果中的糖分并不足以让牙齿增加龋齿的风险,反而要警惕零食、饮料等当中的游离糖,这才是龋齿的主要诱因。

眼下山竹大量上市,它饱满多汁、柔软香甜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成为众多食客的心头好。但它的热量和含糖量都很高,过多的糖分在口腔里残留,难免让人担心它会影响到口腔健康。“高糖的水果确实会损害血管健康,但其对口腔的影响还需结合具体条件分析,并不能简单定性。”沈红说。

以食物来源区分,糖分可分为内源性糖和外源性糖(游离糖)。内源性糖即完整的水果、蔬菜、谷物中的天然糖分,而外源性糖就是各种添加糖,来源于饼干、糖果、甜饮料等。“天然水果中的糖分(如果糖、葡萄糖等)虽然也是糖,可它们并不容易导致龋齿。因为这些糖分被植物细胞壁包裹,释放缓慢,不易被细菌快速利用,致龋过程也非常缓慢。”沈红解释说,如果这些天然食物被榨汁,其中的纤维结构被破坏,糖分就会变成“游离糖”,致龋的风险也就随之变高。

不过,虽然天然水果的致龋性低,除了最好不榨汁饮用之外,也不能过量摄入高糖水果,不建议长时间含化水果,因为这些情况都会增加糖分与牙齿的充分接触,增加致龋风险。而适量吃完整的水果,并不需要担心吃完不漱口会蛀牙的问题。

相反,市面上的各种精加工面包、糖果零食,甚至是一些酸奶等,都含有大量的添加糖。数据显示,游离糖(尤其是含糖饮料、甜点等)是6-12岁儿童龋齿的首要可控因素,占致龋饮食因素的三分之二。沈红建议,可适当多吃淀粉类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来代替糖果、蛋糕等零食,每天坚持有效刷牙至少2次,使用含氟牙膏。“孩子6岁以后可以到医院做窝沟封闭,能明显降低恒磨牙的龋齿率。也可以半年进行一次涂氟,增加牙釉质的抗酸能力。”

视频 戴哲涵 许倩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