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区,邂逅会“呼吸”的博物馆
来源: 江南晚报
2025-05-18 10:49:00
位于1969创意工场内的崧·美术馆。
“本周周末游,给自己和朋友安排了鸿山遗址博物馆。”在鸿山遗址博物馆北草坪,无锡旅游博主悠悠正挑选着全国多家博物馆的“文创宝贝”。对于她来说,打卡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条新旅游线路。作为全省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第一的城市,无锡正以此为契机,串联起全城古镇、故居、书院、美术馆的文旅线路,为市民游客开启解码城市基因的奇妙旅程。
景区里有会“呼吸”的天然博物馆
“无锡景区的天然博物馆很多,且都是会‘呼吸’的。”站在惠山古镇的绣球花旁,悠悠这样形容。作为江南古祠堂群密度最高的区域,这里118座唐宋至明清的祠堂并非冰冷的展柜,而是活态传承的舞台。这种“沉浸式历史”也吸引了外国游客的目光。昨天上午,来自新加坡的小辛惊呼:“太美了,没想到古镇会那么美!”她告诉记者,原本来无锡只是为了陪父母探亲,却被惠山古镇的文化美景留住脚步。
鼋头渚人杰苑的青铜雕像群展示了65位无锡先贤的生平事迹,从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到“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从艺术大师徐悲鸿到国学泰斗钱穆。“景区里的博物馆,特别有故事。”人杰苑讲解员小李说,如今这里已成为研学团队的必选地。
灵山博物馆19日开幕的“遗珍·禅韵”非遗联展,则用科技诠释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五印坛城的XR大空间里,游客可“走进”虚实结合的禅境世界。景区负责人透露,暑假期间还将推出飞天演艺、非遗市集、考古研学等丰富活动。
博物馆与名人故居的创意线路
“感觉让2500年前的吴国君王‘开口’了。”站在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的XR体验区,游客们体验很真切。这场名为《山水成器·百件馆藏里的吴地风华——2025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展》的展览,以数字技术呈现无锡7000年发展史。来自南京的游客李先生戴上VR眼镜后惊叹:“我亲手‘铸造’了一把吴王剑,看着它在数字火焰中成形,这种体验比课本震撼百倍!”
同样,来自法国的建筑师艾米丽在参观秦邦宪故居时感慨:“四进宅院里,青砖与全息投影共舞,秦邦宪的手稿在玻璃屏上‘活’了过来,这种新旧碰撞太迷人了!”本地市民王阿姨则更感慨于变化,以前经过钱锺书故居只觉得是座老房子而已,现在通过视频和投影,能随时了解钱锺书的故事,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社交平台上,网友热议将文化场馆串联成旅游线路的创意:“前一秒还在薛福成故居品评雕花门窗,下一秒已置身古镇博物馆,看白墙黛瓦与现代咖啡馆奇妙共生。”
艺术空间的美学漫游更日常
如果说文脉线路是无锡的“历史脸庞”,那么遍布全城的艺术空间则是城市的“美学漫游”地。在1969创意工场内,崧·美术馆的“未完成花园”展览让外地游客林小姐流连忘返,“竹影婆娑间,女性艺术家的陶艺作品与老厂房的工业遗存对话,这种冲突感太震撼了!”而运河艺术公园的悲鸿艺术客厅,则以光影技术让徐悲鸿的骏马在运河畔“奔腾”,成为市民陈先生一家的日常打卡地。丁蜀镇的UCCA陶美术馆本身就是一件“展品”——陶板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彩,馆内则用当代艺术解构紫砂壶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