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科技赋能让遗址“可触可感”,鸿山遗址博物馆焕新开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18 11:30:00

伯渎河畔、鸿山之麓,焕新升级后的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于5月17日正式开馆。

南京博物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奇志表示,2004年,南京博物院与无锡文物管理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鸿山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同揭开东周时期吴越贵族墓群的神秘面纱。经过20多年的保护与发展,鸿山遗址成功入选首批十二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我国吴越文化研究的学术高地。

《百家讲坛》著名讲述人纪连海受邀出席此次活动。他说,《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泰伯奔吴”的典故,鸿山遗址的发现,恰似一把钥匙,为人类揭开了这片土地下沉睡的吴越文明密码——玉飞凤、蛇凤纹玉带钩、琉璃釉盘蛇玲珑陶球形器等出土文物。

现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先生曾于2009年到鸿山遗址博物馆考察,他通过视频寄语,对鸿山遗址博物馆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实现历史活化的创新实践予以了高度认可。

据悉,此次全新升级后的鸿山遗址博物馆,三大核心展区全新亮相:北馆“凤鸣鸿山”通过四章叙事串联太湖文明至战国礼制,展出象征诸侯身份的“五璜佩”组合及“琉璃釉盘蛇玲珑陶球形器”;邱承墩原址展厅以玻璃栈道还原“中”字形墓坑原貌,呈现越国贵族墓的独特营建技艺;南馆目前正积极筹备布置当中,即将面向公众开放。

展馆以“文化+科技+生态”为内核,一方面运用数字化建模、AR场景复原等技术,让遗址遗迹“可触可感”;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沉浸式展陈体系,以现代审美重构历史肌理,让吴越文明瑰宝与创新驱动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使文物与观众深度对话。此外,博物馆还在入口大厅整合咨询、文创、休息区,半开放设计提升通透感;新增青少年研学中心,设文物修复体验、古法制陶等互动课程;公众报告厅配备全息设备,定期举办考古讲座,打造“可触摸的历史课堂”。

活动现场,无锡市高新区文商旅产业集团与多家公司签署了文旅项目合作协议。无锡市吴文化遗址和文物保护中心与三星堆博物馆、安吉古城遗址博物馆签订博物馆共建协议。多方合力推动吴越文化IP开发、研学旅游线路打造及数字化传播,构建“文化+科技+旅游”生态圈。“新吴文旅推广大使”颁发聘书,自媒体达人、文化媒体代表将携手以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传播吴越文化,助力“玉飞凤”飞入千家万户。

无锡高新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博物馆为支点,与梁鸿湿地、赏石园等资源串联,打造“考古+旅游+研学” 的特色IP,建设成“一核多点”的文旅融合示范区。同时,也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头部文旅企业落地,助力新吴区成为“引得进、留得住、忘不了”的文化高地,让吴越文化的“软实力”成为区域发展的“硬支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季娜娜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