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无锡

无锡人大代表王立成:构建无锡市产业创新数字图谱,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15 22:57:00

科技成果转化率仍不高,产业数据分散且利用不足,技术需求和供给之间不匹配,“政策链”不够联通,这些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瓶颈如何破?

近日,无锡人大融媒体联盟聚焦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无锡市惠山区,无锡市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副院长王立成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表示,他提出的《关于构建产业创新数字图谱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建议》已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关注,后续有望进一步落实建议,为无锡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助力”。

王立成代表(中)介绍研究院发展情况。敖翔 摄

“目前来说,无锡的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等的联通都比较顺畅,但‘政策链’方面,因为政策出自不同部门,彼此之间的联通互动不足,影响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主体对政策运用的便利度和协调性!”王立成代表就自身工作中的经验以及履职过程中发现的影响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在他看来,目前无锡在这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王立成代表在阐述自己的代表建议。敖翔 摄

比如,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畅,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一方面企业难以获取所需的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另一方面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难以找到应用场景,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转化率较低。王立成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落地无锡10多年,通过将前沿科技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助力无锡产业转型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打造科研-孵化-资本的创新生态,孵化出了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的集萃华科、超通智能等其中的8家最强企业,还形成了“八骏奔腾”的发展盛况。

“但日常工作和人大代表调研中,我仍然发现,很多企业需要技术支持,但不知道找哪些科研院所、团队最合适,这中间就存在一个对接的问题!”王立成认为,应该以政府牵头,打造一个共同的平台,为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需求供给牵线搭桥。

王立成(左2)代表在社区工作站代表群众。敖翔 摄

与此同时,产业数据分散在各部门、机构,缺乏统一平台整合、分析和应用,“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导致产业数据分散且利用不足,决策缺乏科学依据;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进行技术攻关、市场分析、寻找合作伙伴时,缺乏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和分析,难以全面、准确、及时地把握产业发展动态,更难以对未来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根本上,也就是缺乏有效的工具和方法,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尚未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导致创新要素分散,协同创新不足,等等。

基于相关问题的分析,王立成建议通过构建无锡市产业创新数字图谱,帮助企业了解无锡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真问题”,开展面向“真需求”的研发,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为科学制定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王立成透露,目前,已有相关部门做了类似的工作,但是还仅限于部门,仍需要更大的市级层面上进行统筹。

他认为,未来的这个无锡市产业创新数字图谱,应以需求为牵引,构建“多链融合、纵横贯通”的图谱体系;强化工具属性,打造“集成智慧、赋能创新”的专业化平台;注重应用导向,探索“公益+商业”运营模式,推动图谱平台落地;健全协调保障机制,形成“共建共享、持续迭代”的生态体系。

在实施上,可以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持续完善的建设路径,打造“有用、能用、好用”的开放平台。具体来说,可选择无锡市“465”产业中集群程度高、数字化基础好、战略优先发展的产业(如物联网、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进行试点,构建产业创新数字图谱,形成示范效应。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将图谱平台推广到其他产业领域,最终实现对无锡全市主要产业的全覆盖。

据悉,相关部门针对他的建议已经在与其交流、沟通,并实地进行了答复,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同时完善现有的平台及做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陶善工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