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苏州

高质量建设新型工业大学专题报告会在苏州工学院举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5-19 09:11:00

5月18日下午,高质量建设新型工业大学专题报告会在苏州工学院举行。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校务委员会原委员龚放、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余东升和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新型工业化推进处处长吴年康以及苏州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培君、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任、王继元、副校长冯勇出席会议。

会上,王培君发布了《苏州工学院使命愿景红皮书》。红皮书系统阐述了苏州工学院未来的使命愿景与发展目标、发展策略与行动计划,锚定构建新型工业大学发展新格局,志在将苏州工学院建设成为立足苏州、服务长三角、贡献全国的新型工业大学,全力打造“苏州有作为、长三角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为区域发展与国家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吴年康作题为《苏州市产业发展情况介绍》的专题报告,报告紧扣“1030”产业体系,对苏州10大产业集群、30条关键产业链的发展全貌进行了系统阐释。作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苏州凭借雄厚的工业规模优势,持续推动产业集群稳健发展。当前,苏州在数实融合领域已位居全国前列,创新驱动效能日益凸显,企业培育体系成效显著,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未来,苏州将深度推进产城教融合发展,倾力打造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制造之城。

龚放作了题为《新型工业大学建设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专题报告。报告从“识别‘天时’:从更大时空范畴把握趋势;借助‘地利’:长三角增长极和‘最强地级市’;盘活‘人和’:新型工业大学崛起的杠杆”三个维度,深入阐述了新型工业大学建设的发展机遇、区位优势与核心动力,为探索新型工业大学建设路径提供了系统性思路。报告指出,当前高校面临知识生产模式的迭代更新,培养目标的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培养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未来企业家等全新课题与挑战。高校要积极融入社会,要与产业双向开放,双向奔赴,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通过这样的双向互动,汲取新的思维,引入新的变量,吸收新的资源,探索新的赛道。新型工业大学建设已步入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发展期,苏州工学院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新型工业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余东升报告题目为《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工业大学的使命担当》的专题报告。报告从工业化发展与高等工程教育之变、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新型工业大学的应对之策等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工业大学的使命担当。报告指出,工业革命推进国家工业化发展。四次工业革命导致工业产业形态的变化,而主导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技术和社会双重驱动,相应的;工程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强调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为特征,实现工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新型工业大学是应用型大学、区域型大学或行业型大学。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型工业大学办学定位的指南针。因此,要研究新型工业化、研究区域产业发展(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一流的应用型工业大学要紧跟科技和产业进步,不仅要培养运用成熟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知识应用者(胜任力),还要成为具有增量创新能力的价值创造者、创业者(创新者)。

研讨会开始之前,吴年康、冯勇共同为苏州工业发展研究院揭牌。

此次“扎根地方,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新型工业大学”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凝聚了各方智慧与共识,更为新型工业大学的发展锚定了清晰航向。苏州工学院将以此次研讨成果为指引,深化校地、校产、校企合作,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实现苏州工学院办学质量的系统跃升,演奏出“高校与城市共生”的华美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吕志娟

校对  潘政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