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 南京

镇么近,南么美

来源: 南京发布

2025-08-31 15:32:00

□ 成贤街语

“胖布,你怎么四处留情啊!”

一封深夜来信,让全网嗑上了“南以忘淮”的CP;

“南舍南分,常来常往”的那晚,我们不论比分、只谈热爱;

六万人体育场最动人的一幕,是南京对盐城举起的那句“欢迎回家”……

我们刚认下来自黄石的“十四妹”,转头又与北京“京”天官宣,一会与扬州梦中相会,一会儿又借着谐音表白“我想通了”。

难怪大家总说:南京,是“暖南”,是“博爱之都”,“说最温柔的话,踢最飒的球”。

可阿镇,你对我来说,终究是不同的。

左:赏心亭。图源:方飞  右:北固亭。图源:镇江发布

长江从六朝古都南京顺流而东,在转弯处深情回望——那里是你,京口镇江。古人称之为“天下第一江山”。因是长江天险的门户,守住了镇江,也就守住了江南。镇江的镇,镇的其实是背后这一方江南水土和百姓的安宁。

金陵、鎭江,是金戈铁马的江南。所有我们的故事,都带着浓重抗争的色彩。

大江大河的气魄,孕育了无数慷慨高歌的猛士。从建康赏心亭到京口北固亭,辛弃疾昂首北望、栏杆拍遍。四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人间至诚不过如此。

更早以前,秦始皇东巡至此,传说凿山以断“王气”;孙权在京口起兵,奠基东吴霸业;南朝刘裕,从这走出,以布衣之身开创王朝。都说镇江是南京最亲近的城市,从王侯将相到文人风骨,我们始终气韵相通,互为依托。

图源:方飞

近代以来,两座英雄之城的命运再次紧紧扣在一起。

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军兵临南京最后的屏障镇江,在此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最为惨重的伤亡损失。在镇江保卫战中,京口副都统海龄率镇江守军殊死奋战,气壮山河。据英军军官记载说: “中国人寸土必争,因此每一个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接战而攻陷的。”

抗日战争时期,镇江、南京相继沦陷。然而敌人愈近,抵抗愈坚。茅山根据地如利刃插进日军心脏,红色李巷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在敌后战场上的坚守与反击,为这片大地延续了火种。江河之间,都是抗争的身影。

1949年春,渡江战役的号角响起。百万雄师横渡长江,镇江城畔枪声激荡,南京城头红旗漫卷。我们,一起迎来了曙光。

血与火的锻造,让两城之间有了比山水更深的牵绊。彼此守望、生死相托,那是一种刻进骨子里的深情。

宁句城际。图源:南京地铁

现在,高铁20分钟,串起都市圈双城生活。越来越多的南京人为一阙诗歌,停泊在镇江的山水间;越来越多的镇江人,来南京上班、求学、生活,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

我常说:“每次去镇江,都不觉得自己出了南京。”你也总是笑着说:“去南京就像去大市口一样自在。”南京和镇江的感情,只有南京人和镇江人懂。

一个是大省省会,肩负使命、厚积薄发;一个则静水深流,承载着“镇江很有前途”的殷殷期许。两城间流淌的,不仅是长江的涛声,更是彼此深切的信任与依赖。

镇江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图源:镇江发布

如今在绿茵场上,你守得住、冲得上,我传得准、攻得稳。22个血性男儿,每一次交锋都在无声地诉说那两个字的重量:“宁”,是山河无恙的愿;“镇”,是寸土不让的诺。

三天后的日子,对全国人民都意义重大。从扬子江、汨罗江、牡丹江、鸭绿江,到延河、永定河、苏州河、乌斯浑河,“胜利”二字,将响彻神州。

这场比赛,不论输赢,只为致敬。致敬你我一直以来的相依并行,致敬共同守护的家国山河,致敬那一颗从未改变的赤子之心。

撰文 | 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