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下关街道:党建引领聚合力 多元融合促新篇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3 17:38:00
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下关街道以党建为核心引擎,立足辖区实际,创新探索“党建+”多元融合治理模式,通过“党建+艺术”“党建+法治”“党建+园区”等深度实践,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老城焕发新生机,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多伦社区美术馆
以艺术为笔,绘就老城新图景
以艺术为纽带,推动社区环境更新、文化培育和居民共治。利用废旧长廊打造的微型美术馆——多伦社区美术馆,实现了艺术赋能与社区治理的有机融合。
多伦社区美术馆揭牌一年多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传播阵地的作用,精心策划系列展览:“爱我中华”红色门票特展,展陈了从革命战争时期到改革开放阶段的珍贵历史门票;红色邮票集邮展,集中展示建党百年主题邮票;“诗意编码”数字诗歌展,运用AI生成、交互投影等数字技术,让居民原创诗歌“跃然墙上”;“丁成毛线展”面向居民征集承载情感记忆的毛线制品,将平凡手工艺转化为讲述社区故事的装置艺术……
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艺术走进日常生活,更编织出多伦路社区的集体记忆,为老城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居民在多伦社区美术馆参观
以服务为基,构建民生幸福圈
在世茂滨江社区,“红邻汇” 党建品牌已成为居民心中 “温暖” 的代名词。
世茂滨江社区党委以 “党建引领、同心共建” 为方向,构建 “红邻汇” 治理模式,打造“悦德育”“悦法说”“悦成长”等九大功能空间,形成集公共、便民、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在 “红邻汇” 模式下,民生实事清单变成 “幸福账单”:新增健身器材、休闲桌椅等,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日常交流和活动需求;“红邻汇・银龄颐养”品牌,深入实施“暖心敲门”,提供理发、修脚、送餐、陪聊、陪诊、助急、助医等服务;“红邻汇・童享友好”联盟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托育、亲子课程等服务……
下关街道召开党建联席会
以联动为桥,激活发展新动能
依托101明潮里的资源优势,新民门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园区”融合型社区治理新模式,以园区为平台载体,围绕“提振经济、促进消费、服务民生”三大目标,推动实现社区与园区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和美与共、美美与共”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利用园区内绿洲市集的资源优势,每月开展一次便民市集活动;通过园区内的军舰模型展示馆开展科普活动,向居民普及海军历史和国防知识;整合园区商户优势资源,推出“居民专属优惠”活动……园区成为服务民生、拉动发展的 “活力引擎”。新民门社区党委与园区成立的“同心志愿服务队”,则围绕困难群体关怀、环境维护等主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实现 “社区需求” 与 “园区资源” 的精准对接。
便民市集
以法治为盾,织密民生保障网
在出租房屋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的热河路社区,基层治理曾面临诸多难题。热河路社区创新探索“党建+法治”基层治理模式,携手鼓楼区人民法院打造“银·绣球”老法官志愿服务工作室,推动普法宣传“活起来”、矛盾化解“暖起来”、基层治理“强起来”。
工作室以24位平均从业30年的退休法官为核心,推行 “坐诊 + 巡诊 + 会诊” 三诊工作法,将司法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每周三的 “坐诊日”,老法官轮流值守,为居民提供 “一站式” 法律咨询;“巡诊” 时,他们在楼栋院落设立“移动调解桌”;遇到疑难纠纷,则启动 “会诊” 机制,联合街道、物业、网格力量共商解决方案。两年来,工作室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各类问题百余件,调解成功率达 95% 以上。
工作室不仅化解纠纷,更注重培育“带不走”的法治力量,形成“党建引领、法治护航、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
老法官参与协商议事会
以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从艺术浸润的老城小巷到法治护航的网格院落,从园区联动的活力场景到服务暖心的邻里空间,下关街道以党建为 “纲”,以创新为 “笔”,将 “党建+”的文章写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写在居民绽放的笑容里。在下关街道新近召开的2025年党建联席会暨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会议上,下关街道下辖的8个社区分别与共建单位携手,启动“艺术参与社区治理”“帮帮互助服务”“小海苔关爱计划”等特色项目,涵盖艺术赋能、法治惠民、生态保护、社校联动等方向,充分体现多方协同治理的创新实践。
下关街道也将紧密结合区域优势资源和基层治理实际,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让 “上善下关”的幸福图景越发清晰。 通讯员 张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