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通话为桥连接心灵助力发展,这个大学生“国家级入选团队”走进西藏用心“推普”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7 11:23:00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9月17日从扬州团市委获悉,一支来自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语润高原”推普实践团队,连日来奔赴拉萨。他们作为2025年教育部、团中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国家级入选团队,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用普通话这座桥梁,连接心灵,助力发展。
用心推广
据介绍,行动之初,团队未急于扎进基层,而是先来到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取经”。在这里,他们与全国育人楷模张艾平副教授进行了深度交流。张教授扎根西藏教育数十年的经验,让团队成员受益匪浅。“推普不是简单教授,而是心与心的交融”。张教授的这句话,大家都记在了心里。
为精准定位推普工作的切入点,团队在拉萨展开了一场双线调研。第一站,队员们来到人潮涌动的八廓古城,随机采访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倾听他们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因语言沟通不畅所遇到的“小麻烦”,真实评估旅游场景下的普通话需求。随后,团队来到承载着西藏厚重历史的西藏博物馆,了解了员工普通话培训、规范讲解用语等方面的现状与规划。这场双线调研让团队收获颇丰:无论是游客渴望更顺畅的交流,还是本地从业者希望提升服务质量,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提升普通话应用水平。
团队成员
找准了需求,团队将实践重心扎根在了八廓古城管委会吉日街道的河坝林社区。这里商铺林立,其中不乏普通话“勉强能听懂,但说不顺”的中老年店主。在一家本地特产店,店主坦言,因语言沟通不畅,几次错失了与游客的生意。团队成员见状,变身“临时翻译”和“语言教练”,针对“问价、介绍商品、扫码结算”等高频场景,设计出简单实用的“生意经”短句,店主一遍遍练习,开心地笑了。现场,团队成员不仅帮助商户,更将目光投向社区的未来——孩子们。队员们设计了充满趣味的互动游戏和故事会,在他们心中播下学好普通话、开阔视野的种子。
实践过程中,团队有幸结识了藏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普琼,团队成员领略了非遗的魅力,领悟到普通话在文化传承中的关键作用。普琼感慨道:“普通话就是一把‘金钥匙’,它能打开一扇门,让年轻人和远方的朋友真正听懂藏香的故事。”
现场助力
记者了解到,在西藏,团队与吉日街道机关党支部达成党建共建“长效约定”:未来,将定期组织师生赴藏,持续开展普通话培训与信息技术帮扶;同时,发挥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优势,为非遗传承人制作普通话讲解数字短片,搭建线上展示平台,用科技为“普通话+非遗”插上翅膀。
学院负责人表示,发现需求、精准服务、助力营商、守护非遗,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高原大地,用心倾听群众呼声,身体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同学们点赞。通讯员 田雨禾 范菁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