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人享”到“全家保”!镇江长护险扩范围两月,为家庭减负超4000万元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2 14:38:00
扬子晚报网9月2日讯(通讯员 李翔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爸爸和哥哥都住在护理院,两个人的护理费曾经让我非常发愁。现在他们先后享受到长护险待遇,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9月1日下午2点多,镇江市民谢女士在市区某护理院看着护工为午睡醒来的父亲做按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自今年7月1日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实现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全覆盖以来,像谢女士家这样的暖心故事不断发生——一张更密实、更温暖的长护保障网,正为众多重度失能人员家庭托起安稳的生活。
现场
从“一人享”到“全家保”,政策突破保障壁垒
2023年10月1日,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初期覆盖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并在扬中市开展了居民医保参保人员试点。谢女士的父亲是镇江市区退休职工,2023年11月因脑出血导致重度失能,治疗稳定后入住护理院。“有了长护险,爸爸轻松享受到24小时照护服务和相关待遇”,谢女士说。而其哥哥2019年同样因脑出血失去自理能力,但因参加的是居民医保,暂时享受不到长护险待遇,护理费一度让这个家庭喘不过气。
今年7月,得知长护险扩大覆盖范围,谢女士第一时间为哥哥提交申请。工作人员迅速上门进行失能评估,通过后当月便开始享受待遇。如今,哥哥和父亲住在同一家护理院,享受同样的政策保障。谢女士算了一笔账:长护险基金按每天50元的标准与护理机构结算,父子两人每月可减免护理费3000元左右,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这样的转变不是个例。统计显示,自7月1日以来,全市已有3983名居民医保参保人申请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其中1847名重度失能人员已开始享受待遇。
现场
从“跑申请”到“送服务”,温情打通经办堵点
对重度失能人员而言,政策虽好,“不会办、办不了”仍现实存在。为此,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迅速组建“长护惠民”先锋行动服务队,以“铁脚板”走进千家万户开展政策宣传,把原本需要到窗口办理的申请受理等服务“搬”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基层站点,并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提供预约上门、“帮办代办”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便捷的长护险服务。
“老人家您别急,长护险申报的事我们帮您办!”8月中旬,服务队队员王诺娴、张烁在丁岗镇新茂社区排查时,发现74岁的吴奶奶因脑梗和糖尿病导致失能,子女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又不会线上申请。王诺娴一边安抚老人,一边帮她填写申请信息,并协调评估机构次日上门。吴奶奶通过评估后,选择了每天10元的亲情护理补助待遇。
7月以来,工作人员通过社区驻村驻点和上门服务共办理业务1521件。“我们多跑一公里,群众就能少走一段路;我们多问一句话,或许就能多帮一个家庭”,王诺娴的话道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
现场
从“解难题”到“谋长远”,持续织密保障网络
近年来,镇江市逐步搭建长护险“1+N”制度体系,开展专业护理人员标准化培训,全国首创将“洗浴”作为单独的待遇保障类型写进政府正式文件并重点打造“不离床洗浴”,持续扩大制度覆盖范围……一系列“难题”的破解,书写出“老有所护、弱有所扶”的民生答卷,也成为长护险制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注脚。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340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长护险待遇,累计为家庭减负4053万元,发放亲情护理补助超480万元,提供专业护理服务5.8万人次,其中“不离床洗浴”特色服务4851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长护险管理服务的标准化和精细化。”镇江市医保中心长期护理保险科副科长贾米兰表示,医保部门将密切关注政策实施质效,不断优化申请、评估、服务、结算、监管等全链条制度体系,让更多失能人员享受到有温度、有品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