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苏

十年“城”长!金坛,民生共享

来源: 常州发布

2025-08-31 15:42:00

加速同城化,加快现代化

基本养老金待遇逐步提高

就医结算便利性显著提升

“一老一小”用心守护

城市更新统筹推进

……

“撤市设区”十年来

金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不断完善民生保障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让广大群众共感同城化发展成果

共享一体化发展“红利”

社保医保“便捷共享”

就医领域的“同城化”

让老百姓有着最直接的感受

“以前在金坛看病和到常州市区看病报销比例不一样,现在待遇标准统一了,心里踏实多了。”市民李先生感慨。“2021年实现市级统筹后,金坛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从66%升至78%,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达88%。”常州市医疗保障局金坛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实施的门诊共济制度

不仅提高了参保人门诊费用保障水平

降低个人负担

在药店购药也能享受

70%至80%的报销比例

更是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

医疗互助和资源共享

除了报销比例提高让百姓心里感觉更加踏实,慢性病相关政策也不断优化,对患者及其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和重特大疾病患者的保障力度明显增强。金坛区第三人民医院医保服务站工作人员邹亚萍介绍,办理了慢性病待遇之后,可以享受每个病种一年8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慢性病报销,常州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和药店都可以。

社保方面,“撤市设区”以来,金坛不断提高社保待遇,基本实现与市一级同等待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105元/月提高至515元/月,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由435元/月逐步提高至1215元/月。

两级实事“幸福加码”

每年,常州都会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涵盖教育、养老、就业等多个领域。对照市一级标准,金坛相应推出本级民生实事清单项目,在契合区情前提下,提标升级。

社区小食堂,助老大民生

金坛市对老年助餐点(社区食堂)建设

提出明确要求

金坛在社区食堂打造过程中

更加注重兼顾老人

口味偏好与健康需求

“像自助餐一样,想吃什么取什么,价格立马计算出来,很方便。”在西城街道司马坊社区食堂,市民闻毅先赞不绝口。该社区食堂引入了智能化称重设备,老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点餐。

不仅如此,金坛还将社区食堂向农村地区延伸布局。取餐、助餐刷脸、手机支付……在尧塘街道水北社区,老人冯小留的这顿午餐优惠了4元。金坛区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社区食堂用餐可享受4至5元的助餐补贴。

工作有着落,日子有奔头

在西城街道河滨社区,“微招聘会”不定期举办,常态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扶社区困难、失业等家庭再就业,实施“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项目,就业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

金坛区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科科长傅丽阳表示,将不断深化“人才夜市”“家门口就业”等特色招聘活动,帮助更多有就业需求的人员实现就业;另一方面通过精准匹配、跟踪服务等方式,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对接机制,确保“人找岗位便捷、岗位找人精准”。

老城新城“双面共绣”

“撤市设区”十年来

金坛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对标同城化标准

加快从“经营城市”

向“人民城市”转型

春风二村小区建于1996年,设施老化、环境欠佳等问题日益凸显。今年6月,改造工程正式进场,对35栋居民楼、近12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全方位改造。今年,金坛将完成金彩花园、仓房小区、春风一村、金溪新村等11个小区改造,涉及260栋建筑6568户居民。

老旧小区改造,是金坛区持续多年、倾力投入的民生重头戏。2018年至2024年,金坛已累计完成41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6984户,总投资超10亿元。河滨(北戴)小区、春风一村等10个小区获评“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

位于金城镇的蓝·YOUNG文化创业工坊前身是原金坛童车厂,在改造过程中保留厂房原有的结构肌理,以“修旧如旧”的理念整合空间、景观、艺术、商业策划等资源,构建了一个多元休闲业态的复合体验空间,既吸引人,又留住人,激活老城活力。

金沙老城破旧出新

钱资新城活力彰显

从北环路雨污分流的精细施工

到杨贺巷邻里中心勾勒的未来生活图景

再到金彩花园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民之所呼

金坛坚持老城更新与新城建设并重

既着力推进老城区提质升级

又高标准完善钱资新城配套设施

金坛市委全会提出:“要全力以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民生‘七有’,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金坛将牢牢把握常金同城化机遇,统筹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高水平谋划,遵循现代城市发展规律,进一步做好城乡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面貌,加快打造美丽常州新样板。

来源: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杨成武

通讯员:许耀

摄影:夏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