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玩古典游戏 品传统文化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10 20:23:00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近日,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埭伍桥社区关工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玩古典游戏 品传统文化”七彩夏日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民盟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南通市优秀教师、崇川区劳模、崇川区政协委员葛德新老师担任主讲人,以其自主发明的“南通六桥板”为载体,让孩子们在“学、拼、创”中触摸本土文化的温度。
溯源六桥 解码文化
活动初始,葛老师手持着自己设计的数学智力拼图六桥板,向孩子们揭开了这套“文化工具”的奥秘:“大家手中的每一块木板,都藏着濠河的‘记忆’——这套工具的灵感,正源自濠河上六座标志性桥梁:友谊桥、北濠桥、长桥、和平桥、文化宫桥、人民公园桥。它们不仅是南通的交通地标,更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随后,葛老师结合老照片与地方志,逐一讲述六桥的故事:友谊桥曾是连接新老城区的“纽带”,见证着南通人跨河而居的生活变迁;北濠桥的桥栏浮雕保留着“渔舟唱晚”的民俗场景,是濠河“水文化”的缩影;长桥横跨濠河最窄处,因“一步跨濠河”的趣谈成为市民口中的“网红桥”……孩子们托着六桥板,专注聆听,当听到“这套看似简单的木块能拼出200多种对称图形”时,纷纷睁大了眼睛:“原来传统游戏里还藏着数学的对称美!”
巧拼图形 探索对称
在“拼”环节,葛老师为在屏幕上贴出第一幅目标图案——“古钱”。“大家仔细观察图形的轮廓,试着用手中的六块板子拼出它的形状。第一个拼好的同学,记得举手让老师看看!”话音刚落,活动室里响起一片“沙沙”的翻板声。孩子们低头盯着巧板,将木块翻来覆去比对形状,用指尖轻轻比划图案的边缘。“老师!我拼好啦!”不到3分钟,扎着马尾辫的李彦霏先举起了手。“这位同学的观察力真强!发现了六巧板的对称妙处。”葛老师一边展示着作品,一边引导大家观察拼接技巧。在葛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孩子们很快被六巧板的奇妙所吸引。活动室里,举起来的小手越来越多,从第一只“古钱”到第二幅“矮脚杯”、第三幅“粗钻头”,孩子们的拼接速度越来越快,笑声与“我又拼好了!”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创意无限 活化传统
“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更需要我们用创意激活它!”在最后的“创”环节,葛老师鼓励孩子们跳出模板,以“六桥板”为基础,结合现代元素设计“新图形”,比如“未来的濠河”“我家的小区”……孩子们的创意瞬间被点燃:崇川学校四年级的朱一昂边拼边介绍:“未来的濠河不仅有桥,还有缆车,方便游客看风景!”他将两块桥板斜着交叉,用木楔固定,一个“跨河缆车”的雏形便跃然桌上;另一边扎着羊角辫的刘安琪则用桥板拼出“爱心”造型,中间特意留出空白,“这是我们社区的‘爱心桥’,可以贴上大家的照片,连接着居民间的友谊!”孩子们的创意天马行空,却始终紧扣“文化传承”的内核。“这些拼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葛老师感慨道,“六桥板本是传承桥梁文化的工具,却被孩子们赋予了更多可能——这正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最好证明。”
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形”,更感受到了文化的“魂”。未来,崇川经济开发区将持续打造“体验式”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通讯员 徐桠雯
校对 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