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B座西窗

文化中国行 | 长江宝藏:西周时期,四川还是大象之国?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09 15:25:00

罍,一种大型盛酒器或盛水器的名称,也是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的重要礼器,用于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战争胜利等祭祀活动。

象首耳兽面纹铜罍(西周)

四川博物馆藏的这件象首耳青铜罍,高74厘米,口径22.4厘米。有盖,直口,方唇,双耳,圈足。盔形盖,饰四鸟形突棱,中饰夔龙。因器身肩部、腹部之间装饰有两个立体的长鼻象头耳(把手),两耳之间和一面腹下各铸一立体象首而得名。

古代中国,不少地方曾是大象的家园。经考证,大约4000年前,北京、河北、山东等地都曾有大象漫步。蜀地雨量充沛,温度适宜,遍布森林和草原。恰恰适合象群生活。据推测,西周初年,这一带是有大象遗迹,或有大象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人们才会把大象的形象铸在青铜器上。

出土于1980年四川彭县竹瓦窖藏,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铜罍,展示了西周时期蜀国的青铜文化。纹饰中,象、牛、祭祀人的写实形象体现出四川地方的浓郁特色,同时,夔龙纹、兽面纹等夸张的纹饰则带着中原青铜文化的印迹。象首纹铜罍造型宏大,纹饰美观,构图精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整个铜罍通体碧绿晶莹,似有古玉的光泽,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中难得的精品。

这件青铜器出土于四川,并不是蜀文化的自己创造,也不是蜀文化吸收周文化的融合,而是表明中原文化与蜀文化在西周初年就有很好的交融和交流。

策划:冯秋红

AI制作:赵岑

文字整理:臧磊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