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憾 事
来源: 扬子晚报
2025-02-21 15:07:06
正月初六是个好日子,我去老家安徽桐城,参加侄女的婚礼。
仪式结束,时间已到返程高峰,我赶紧回老宅拿行李,准备尽早出发回南京,路上,我数次查看道路动态,显示途中时间都要七八个小时。从这里回南京,一共只有两三百公里路,平日里开车也就两三个小时。我想象着高速公路的拥堵,焦急万分,归心似箭。
拿了行李,开车到老宅所在小区的门口时,一位老奶奶逆行走来,离我三五步远时,我多看了她几眼:头发花白,穿着清秀,模样儿也周正,她边走边张望,边喃喃自语。看到我停车,老人径直走来,怔怔地望着我,“这是哪里?我的家在哪里?”老人急急地重复着同一句话,像是问我,又像是自言自语。没等我反应,或许是见我没有反应,也就两三秒钟,她就跟我擦肩而过。
我没停下来,跟老人渐行渐远。
身后一声急促的汽车喇叭响起,我猛一激灵,回头寻找老人,她已变成视野里的一个黑点,不一会儿就消失在马路尽头。“这是哪里?我的家在哪里?”老人的话在我耳边回响。太阳下,我呆呆地紧握方向盘,看着小黑点消失的方向,身上一阵阵发凉,不由自主地狠拍了几下脑袋。其实,我应该帮帮她,也完全能够帮到她,电话联系她的子女,拨打110,自己驾车护送,托付他人代为关照,都是可行的。以前,我也帮过几位迷路老人,母子重逢、父女再会的场景是多么让人欣慰啊!偏偏,这回我顾虑到高速公路的拥堵,什么也没做,完全成了陌生看客、“路人甲”。
回南京的路上,我一直自责,几次跟妻说起,不知老人找到家没有,生怕路上出个闪失。妻说,好人多着呢,你没帮上也自然会有人帮上,路上的交警也会帮她的。妻还说:“凭我直觉,老人早已安全到家。”
年后,闲暇时我还是想起这件憾事,想起那位老人。近年来,网络社交平台上兴起“在外互助父母协议”,“你帮我父母、我助你爸妈”已然是社会新风,那位老人估计已平安返家,我对此深信不疑。
这件憾事给我启发与警示:善行比善心重要。人到中年,要警惕心的麻木啊。
作者:刘少勤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