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B座西窗

繁星 | 我村“乐事”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10-11 17:28:58

当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在台上奏响,绵密纤细的小提琴弦音明快又充满力量,宛如十万只蜜蜂振翅呼啸。

稻田音乐会的现场如一艘载着丝竹弦乐的游轮,泊在金色的稻浪中……一位五十来岁的妇人凑过头对我悄声道,这小提琴声,倒像电影里箭簇穿竹的声势呢。接着,八十高龄的孙驰先生与孙女上台合奏了小提琴曲《梁祝》,包含爱情、叛逆与献身的弦音在金色稻田上压浪而行,破空而来的激荡之情四溢,使熟悉越剧《十八相送》的乡人,欣然领会其中之意,跟着旋律轻轻哼唱……

音乐会不但有专业人士演奏古典乐,还有入住当地乡村民宿的外国友人吉他弹唱《City of Stars》《茉莉花》等中西方名曲,一队身穿红装的村妇也闪亮登场,每个人腰间绑着一面小鼓,一边有节奏地奋力击鼓,一边伴随着鼓点起舞,把丰收的酩酊推上高潮……

促成这场音乐会的,就是村里热爱音乐的孙驰,和他的孙女。

当年,孙驰高中毕业,由于家庭成份特殊,孙驰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他跟着大家一起务农,不同的是,他拿出工分的一半,换得村里一把小提琴的使用权。小提琴是村支书带着家人上山砍柴所得,托上海知青带回的。孙驰很聪明,竟能自学小提琴,他刻苦练习,直到食指到小指的指尖部分,因长时间练习触弦、揉弦,长出厚茧。他还能取松脂蒸馏松香,找野生核桃榨核桃油,细致保养小提琴,使其光洁莹澈,浑身散发出迷人的高雅气韵。

后来政策放开,孙驰率先在家办起了暖通设备厂,采用锅炉烧热水、井里汲水,通过水循环的方式,在农家推广天然“空调”,自己也因此攒起了一份家业。孙女四岁那一年,孙驰在家拉琴,一回头,看到孙女眨着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他的手指,倾听着美妙的琴声,这让当爷爷的孙驰惊喜极了。孙驰为孙女找了杭州和上海的老师,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冬,都坚持亲自送孙女去上琴课。

经十余年习琴,孙女如愿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一个乐团任小提琴手。眼见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不但有多家高端民宿,还有作家、画家的工作室相继入驻。孙驰80岁之后更是过得惬意,在公园凉亭和友人吹拉弹奏、喝喝茶,听听鸟雀对歌。孙女决定回来创业并陪伴爷爷。去年,她回乡与同学一起办了小提琴和钢琴学习班,班上不但有孩子,还收了好些个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大家一起学琴、唱歌。耄耋之年“尚能饭”的孙驰,自然不甘寂寞,帮孙女当助教,指导琴课,平时悉心保养乐器,每日忙得不亦乐乎。

说起稻田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孙驰先生笑道,这就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作者:王征宇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