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敦煌画院里的静谧时光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8-02 10:17:13
我的第一次敦煌之行,是从敦煌画院开始的。
盛夏八月,烈日下的敦煌,大地苍茫而辽阔,空气像着了火。而一走进敦煌画院,光线暗下来,音乐低低的,心也清凉了下来。
她站在一巨幅经变图壁画前,齐顺的短发拂着线条柔和的脸庞,眼神宁静中含着浅浅笑意。
“我是土生土长的敦煌人,年轻时曾经离开敦煌,在大城市求学工作,去过很多地方,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故乡。”
她选择留在敦煌,成为一名敦煌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尽管这里地处偏远,生活上有很多不便,比如每年都会肆虐的风沙,比如水资源的稀缺,痛快洗个澡都很困难,而这些,都无法阻挡她留在敦煌,以及对敦煌的热爱。
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瓶水,她说,我们敦煌人十分懂得珍惜,连一滴水都不舍得浪费,喝不完的请带走。
有一束光从她的头顶打下来,此刻的她不像是一位学者或艺术家,而是一位普通的敦煌人,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讲述她心中的家乡敦煌。
“农历四月初八,父母会带我们去莫高窟看壁画,最打动我的是壁画故事。一年又一年,壁画中的故事和价值观会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中。妈妈总是说:我们生而为人,能有利于他人,才不枉此生。最打动我的,就是那些故事里无畏的精神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敦煌石窟艺术集建筑、壁画、彩塑、石刻艺术于一身,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在敦煌画院,她几十年积累研发古法壁画临摹,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敦煌,体验敦煌艺术魅力。
她教我们在泥板上亲手绘制一幅敦煌壁画,以期更深入地了解敦煌的气质和温度。
大泉河的土、鸣沙山的沙,以“三沙六土一份灰”制作泥板,将临摹的敦煌壁画绘制在有灵性的泥板上,“形、神、味、韵”都与古壁画一致,体现出耐人寻味的美。
“心静下来,勾线细一些,下笔轻一点,色彩要大胆……”
一块泥板、一组水彩、一支画笔,每人挑自己喜欢的故事或画样进行创作,我选择了一幅九色鹿。画样源自敦煌的美丽传说和经典壁画作品。
在她的指导下,我第一次在泥板上作画,构图、勾线、涂色,一笔一笔描摹着自己心中的敦煌故事,色彩丰富而大胆,大面积高饱和度色彩,视觉撞击令人心动。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她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敦煌,并从内心深处亲近了敦煌。回到家乡,每当我看见自己临摹的敦煌泥板画,总会想起敦煌画院里的那段静谧时光,和教会我画画的那位敦煌女儿。
三年后,也是一个烈日炎炎的盛夏午后,我突然浏览到敦煌画院官方的发布:《她是敦煌的女儿——追思李艺老师》。作为“最亲近敦煌的讲述人”,不到50岁的李艺,留在了故乡的土地上,并将永远守护着她热爱的敦煌。
作者:余慧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