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漾日湖畔边的民乐队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6-21 16:12:04
湖面上两只大鸭子带着两只小鸭子在戏水,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它们不是一家人。大鸭子像是谁放在湖里的家鸭,麻灰,扁嘴。小鸭子是一种水鸭,通体黑色,嘴巴小巧。漾日湖是一块湿地,水杉站在浅水里,芦苇也站在水里,各种游鱼跳起来抢食游人扔下的面包。乐器声从旁边传过来,扬琴、二胡、琵琶声配合着民族唱法,从廊亭尽头挤进耳朵里。
顺着回廊我们走到了他们面前。这是一支老年民乐队,有独唱演员,有乐队伴奏,有指挥。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应该在六十岁往上。指挥的年龄最大,可能七十有余,他一起手,才拉了两节音符就板着脸喊停:过门是最美的,你们拉得有点乱。乐手们调整坐姿,调整乐器的位置,甚至调整了呼吸,正襟危坐。指挥的双手再次抬起,“当当当、啷啷啷”后,一个清亮的声音从乐队尽头传来,“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裳来到了河边。”谁在唱呢?掠过伴奏们的头顶,我看到一个穿着蓝花衣服,戴着眼镜的小个子女人正面带俏皮的神情在演唱。那声音一点也不像六十多岁的人,像一个大闺女坐在河边洗衣裳,等情郎,等二黑哥从县上回来。一支短笛子,三把二胡,两把琵琶,一架扬琴,加上几件西洋乐器,伴奏得有板有眼,节奏分明,与独唱演员配合得天衣无缝,像一支久经沙场的专业团队。
一曲结束,意犹未尽,“小芹”退到一边,换了一个高个子红衣女子唱《梨花颂》,高亢悠扬的声音里满是京剧的味道。环顾四周,廊亭里放着琴盒和拉琴的小拖车,这支配备还算齐全的民乐队,自行聚在一起,享受着音乐带来的乐趣。这支团队,比起那天在亭子里遇见的“秦腔”队要盛大一些,人家这是现场伴奏,规格更高,表演的难度更大。秦腔队好像是一些老西安人组成的队伍,他们带着伴奏音乐,同样有一个指挥表情严肃地说:还没呢,拍子要数一下,进那么快干啥。演唱者脸一红,连连点头,说记着呢。一只手举着谱子,一只手在大腿打拍,吼出来的一嗓子,感觉那树枝都在摇晃。气力真是足啊!我读过贾平凹的《秦腔》,说陕西人有烦恼了对着山脉吼两下子,人就轻松了。这群人明显不是来解除烦恼的,而是远离了秦岭山脉,让乡音在莲花山上回荡,而后那声音随着风吹到故乡,让故乡接收到恋家的讯息,所以吼得荡气回肠。
民乐队里的队员可能也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在深圳,随便遇到一支聊天队伍,你都能听出各地口音。民乐队的老龄朋友们欢聚一堂,排演,合奏,一场一场演出,一个眼神飘来了默契,一个起落就知轻重,一个停顿就戛然而止,干净利落。漾日湖上的鸭子,鱼群,包括躲在石缝里的树蛙,都噤了声,对突然而至的安静发了愣。而我们这些观众,停顿片刻后才回味过来,给予热烈的掌声。
作者:黄玲玲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