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年助学,他捐出“南京一套房”
来源:扬子晚报
2020-08-30 07:52

 图片

连续六年参与助学的项国兴

图片

完善报名信息及捐款请扫描二维码

图片

“跟去年一样,今年捐40万。”昨天,阳光助学行动的老朋友项国兴向记者确认,今年继续捐款40万元。至此,今年希诺阳光助学捐款总额已达178.8万元,可资助357名贫困学子。“如今人们的生活都越来越好了,但还有些学生家中因为突发事件或者病痛变得困难,我有一点能力,很愿意帮这些孩子。”项国兴是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编辑部主任、江苏长林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连续六年参与助学。经查阅往年捐款记录,项国兴六年来已经为阳光助学捐款310万元,够买南京一套房。

  实习生  刘凌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可

  第一年捐了15万元,以后每年捐40万至80万元

  2015年7月,顶着大太阳,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编辑部主任项国兴,拿着15万现金来到报社捐款。他表示,希望能把公益做成长期事业。2016年他追加捐款,增至60万元。这一年,他还跟随助学直通车走访,在盐城射阳县看到贫困学子家庭状况,决定资助沈磊贤和王玲美两个孩子四年学费。

  公益助学也影响着项国兴的经营理念。为了持久做公益,2016年,他成立了长林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和长林爱心圆梦基金,并推出自主品牌 “一考圆梦”中性笔,每卖出一支笔,他就拿出5分钱投入助学基金。

  2016年至今,项国兴每年都捐款40至80万元,去年他还专门为每位阳光学子准备了一个书包和一件T恤。

  白手起家明白贫穷滋味,如今在出版社工作

  捐款数百万的项国兴完全白手起家,他明白贫穷的滋味。1962年,他出生在南通的一个穷困家庭,“当年全村最穷的一家,吃不饱挨饿是常事。”1985年家里向亲友借了两千多元盖三间瓦房,“那时候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五六十。借这么多钱,哪年能还清?”为了还债,23岁的项国兴只身来到南京打拼。

  刚开始是摆地摊卖衣服,睡了大半年钢丝床,“夏天一张凉席都买不起,睡在朋友借给我的单人钢丝床上,第二天早上起来,身上钢丝弹簧的印子圆圆的,一圈又一圈,身上就好像长满了鱼鳞一样。”他咬牙坚持了下来,也慢慢还清了债款。

  1993年开始做化工原料销售,遭遇不正当市场竞争,亏损173万,苦闷至极时他甚至想过放弃生命。家人的陪伴给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力量。他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要坚持走下去。2000年经表弟介绍,他开始销售英语报纸,并拿到了全国销售第一名和报社5万奖金。这次经历促使他开始尝试图书出版工作,2003年至今一直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工作。

  项国兴微信名叫“金睛”,是他儿子取的,“他说我对事业和人,都看得准,火眼金睛。”

  他的公益行动也影响了家人,儿子也开始资助学子

  2006年项国兴终于还清所有债务,并逐渐走上了公益道路。2010年他捐给南通市文明办10万元;2013年作为制片人,他将《三袋米》的感人故事拍成电影,用真实故事激励更多孩子接受教育;2015年至今,他每年都会出现在阳光助学捐款名单上。“是教育行业成就了我的生活,我回馈教育是应该的。”

  项国兴的公益行动也影响到了家人。儿子项金泉曾在2016年和本报助学团队一起走访洪泽学生家庭,并资助阳光学子邱明杰四年学费。项国兴说,希望寒门学子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勇敢坚强,通过拼搏奋斗,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链接:

  今年收到捐款178.8万元 可资助357名阳光学子

  2020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自6月启动,目前报名已经截止,共收到寒门学子申请材料960份,请前期已报名的同学用之前报名的手机微信账号,再次登录报名页面,完善录取信息并提交。本报阳光助学行动小组近期将根据学子家庭经济情况,根据捐款数额,遴选出入选的阳光学子,学子名单将于近日公示。

 

  截至发稿前,各个捐款渠道共收到178.8万元,每位学子发放5000元,已可资助357名阳光学子。目前捐款尚未截止,爱心人士如有意助力贫困学子圆梦,还可扫描二维码在线捐款,欢迎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扬子晚报阳光助学队伍,阳光学子的名额也将随爱心捐款的增加而增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