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6月17日讯(记者 薄云峰)江苏汛期首轮强降雨后,南京河湖展现众多与平常迥异美景。在南京高淳,地处苏皖交界的胥河最近吸引市民驱车前来。
6月12号到17号,江苏省自北向南经历了6月9日入梅以来首轮强降雨,苏北地区旱情得到缓解,沿江苏南地区部分河段水位超警戒水位。其中,6月15日,沿江苏南地区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秦淮河上游牌坊水库站点24小时雨量达280毫米,东山站水位短时超警,太湖北部河网水位快速上涨,苏南运河无锡段和武澄锡地区个别站点水位超警。
17日,南京外秦淮河,水漫栈道。 徐福庚 摄
首轮强降雨后,南京河湖展现“迥异”美景
在今年这个来势不俗的汛期中,许多喜欢观察水情变化的水文化爱好者找到了他们的独特乐趣——汛期看河湖的变化。在南京,市民除了能在长江的下关码头、河西夹江的南京眼、幕府山的五马渡码头、栖霞山上的望江矶、外秦淮河中华门东长干巷栈道、外秦淮河的雨花桥上等“资深的看水观测点”,可以观测到河湖水位猛涨、水流湍急的场面,现场感觉到江水滔滔、河水猛涨、河湖充盈的特别场景。观测河湖水位猛涨、水流湍急的场景时,几乎所有的观测者在感慨大自然伟力的同时,会联想到“逝者如斯夫”的水流的壮阔场面,同时也能看到在非汛期时段,江水河湖完全迥异的“特殊画面”。
胥河东侧的高淳区,胥河河畔的建筑。薄云峰 摄
现场:古老胥河吸引市民驱车“赏景”
许多热爱河湖的市民除了在南京市区看景之外,还会驱车100公里到高淳探访距今已经2500多年,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胥河。
6月14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高淳东坝镇东侧约500米胥河大桥。胥河大桥全长221米,宽12米,双向2车道通行。该桥是链接苏皖两省的交通要道,东侧是江苏南京市高淳区,西侧是安徽宣城市郎溪县。作为连接苏皖两省的S246省道的交通咽喉,这里一直车流繁忙。与周围乡村道路相比,胥河大桥明显是当地独一无二的“交通网红桥”。
站在胥河大桥,此时桥上有4位市民正在步行赏景,并摄影留恋。桥下两岸,钓鱼爱好者支起鱼竿,垂钩钓鱼,一幅怡然悠闲的田园画面。站在桥上往远处俯瞰,此处的胥河宽约60米,胥河两侧目前遍植庄稼,丰润的河水滋润河道两侧广袤农田,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看到这一场景,现年57岁的固城街道科协主任、街道关工委负责人杨来生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胥河源自高淳区固城湖,是高淳人心目中独一无二的母亲河,也是南京秦淮河的源头。”
回忆:胥河是高淳人当年学游泳的“启蒙泳池”
现年55岁的桠溪街道新闻通讯员高晓平是土生土长的高淳人,提及胥河,高晓平心中有着无限眷恋的情愫。高晓平的家在桠溪街道稠圩宕自然村。从他家步行几十米就是胥河。
站在胥河边,高晓平指着疏浚整治过后河水清澈的胥河告诉记者,“胥河对于高淳人来说很有名气,胥河不但古老,而且下游航运勾联水网密布的太湖水系,船舶可以沿着胥河往东一路行驶,经溧阳、古运河、常州西太湖水系、无锡太湖水系、梅梁河等可到达无锡、上海等地,胥河是一条神奇的河流。”
在高晓平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他家门口的胥河河段,还是自然河道的场景。以前丰水的时候,河道只有50米左右。汛期发大水的时候,固城湖泄洪分流时,胥河河水上涨,淹没两侧农田。从2000年以来,为了满足航运和防汛需要,在水利部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胥河河道相继进行河道疏浚和护坡整治。
以前夏天,胥河也是少年时代高晓平和小伙伴们学习游泳的启蒙泳池。“小伙伴们光着屁股,在胥河里欢快扑腾。抬头就是蓝天白云,河里还有小鱼。在胥河游泳绝对是纯自然的环境,现在去室内游泳池游泳,永远找不到这种惬意的感觉。”高晓平回忆到。
在高淳东坝和安徽郎溪交界处,胥河今天依然是苏皖居民的重要农业灌溉河。 薄云峰 摄
情愫:80年代,东坝到高淳机帆船比汽车省时间
在胥河两岸探访期间,记者发现高淳人对于胥河的情感完全等同于南京人对于秦淮河的情感。杨来生回忆到,40多年前,固城到高淳县城只有一条沙石公路,路途连接各村的乡镇小路,路远车慢,固城人到高淳县城办事走亲戚要2个多小时车程。固城当地人打趣到,“去趟高淳比上南京还麻烦,来去大半天。” 杨来生介绍,80年代至90年代初,人们去高淳从东坝,如果乘小轮船或机帆船,1小时就到高淳,船费0.5元,高淳本地人有的选择乘船,既便宜,又能悠闲地欣赏胥河两岸的美景”
高淳区青年文学协会主席王翔今年32岁,对于胥河和高淳文化,他有着精心的研究。王翔介绍,胥河及其支流流经高淳阳江,固城,东坝,桠溪四个地方。在流域分布上,胥河主要流经高淳的东坝。对于胥河的感情,东坝的人感情最深。同时,胥河养育两岸的苏皖人民,也把安徽的徽派民间文化带到高淳。像高淳丁埠的小马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07年入选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考证,小马灯与安徽的舞花棍、跳马灯、荡湖船等传统戏曲有着相互交融的文化脉络。如今,深受胥河文化滋养的王翔经常带领小伙伴在胥河岸边拣垃圾,义务清扫环境,把珍爱胥河的情愫落实到公益行动中。
专家:胥河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形成的绝妙文化景观
长期从事城镇历史、地理变迁和文化景观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亦锋教授介绍,胥河是一条历史价值极其丰富的河流,胥河促成了南京古城的起源。
姚亦锋表示,胥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春秋时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使用最早的人工运河。2500多年“高龄”的胥河至今依然具备航运与灌溉功能。胥溪河连接固城湖,既起到疏导洪水和抗旱作用,又与水阳江、青弋江水系和太湖水系相连接,组成了如今芜湖至太湖的运输水道,即芜申运河。同时,胥溪河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文化景观,是高淳区最珍贵的旅游资源,是展现高淳古老文化的重要遗存。目前,胥溪河依然承担着航运的重要任务。
姚亦锋强调,胥河和南京文化渊源深厚,东吴时代,孙权于公元前333年,在如今清凉山一带建立石头城时,许多物资石料都是通过胥河实现长江沿岸与太湖之地的运输和勾联。在2019年,江苏省省大运河办、省委宣传部、省水利厅、省文物局主办的“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的活动中,胥河高票荣获 “江苏最美运河地标”称号。 这也体现了胥河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形成的绝妙文化景观的独一无二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