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专为“你我”而写的法典,其背后的深意是什么?
2020-05-26 11:53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近日,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部专门为“你我”而写的法典,不仅成为会场内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也频频出现在会场外广大人民群众的眼里、嘴边。

图片

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7编加附则、84章、1260个条文……民法典不仅是我国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同时也是我国条文数最多的一部法律,覆盖民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生活。

在全国人大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夏道虎看来,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新中国成立70余年以来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以民事权利保障为核心,通篇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立法思想,“它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成果的立法总结、系统梳理和融合升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夏道虎注意到,此次编纂的民法典草案,多处闪烁着“江苏智慧”。比如,民法典草案关于离婚冷静期、撤销监护人资格的相关条文,有着徐州市贾汪区、铜山区人民法院率先探索实践的贡献。“民法典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江苏法院此前已有探索,仅去年就有40余件涉专利权、商标权案件判决适用了惩罚性赔偿。”他说。

“编纂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是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国人大代表、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华说,民法典草案体系宏大、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充分体现了人民性、深刻彰显了时代性、鲜明反映了民族性,也是我国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充分体现。通过整合完善形成体系的民法典草案,统一了裁判规则,为行政执法、公正司法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准绳。

坐在人民大会堂里,看着这部厚重的法典草案,参与编纂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律师协会副会长车捷感慨万分。“民法典承载几代法律人的梦想,能够躬逢其盛,非常光荣。”他说,以一部法典囊括合同法、物权法等9部法律,标志着我国民事领域即将开启法典化治理时代,“这是完善我国私权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的最关键一步,更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

图片

“大写”的人民权利宣言书

民法典,民字当头。从编纂的过程中,从民法典草案的字里行间,大家感受到的,是“人民至上”的立法初心。

这是一部“汇集众智”的法典——

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42.5万人参与提出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开门立法”背后传递的是,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5年间,河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广华曾先后以大学学者、农工党江苏省直属单位党员、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等多个身份,向全国人大提交几十条意见建议。让他自豪的是,不少意见在民法典草案中有所体现。比如,此次民法典草案关于降低公共维修资金启用门槛的相关规定,充分吸纳南京为住宅维修基金使用开辟“绿色通道”的好做法,“这说明老百姓参政议政的渠道是畅通的,老百姓的心声和想法是被充分吸纳的,也进一步说明民法典是以人民为中心的。”

这也是一部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人格权独立成编、高空抛物坠物、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保护……社会热点和百姓关切,均能在草案中找到回应。

全国政协委员、汇业(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魏青松说,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我国顺应时代需求进行的重大创新,在世界民事立法史上开创了民法典编排体例的新篇章。他还注意到,人格权编进一步延展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范围,也回应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挑战,“这些规定直面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权利面临的现实挑战,表达了新时代中国民法典对人格权保护的鲜明态度。”

近年来,高空抛物致人损伤案件屡屡发生。由于难以确定肇事者,“一人抛物,全楼赔偿”的案例在各地屡见不鲜。为解决这个“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民法典草案在《侵权责任法》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扩展和完善,尤其是规定物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担负的安全保障义务以及有关机关的调查职责,对解决真凶难定等司法实践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 民法典草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和在民事立法领域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常熟市人民法院少年庭副庭长高少波说。

图片

民富国兴的助推器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当下中国,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法典恰逢其时。

长期从事民商法研究的陈广华认为,细化融资租赁合同和新增保理合同,是民法典草案的两大亮点。以保理合同为例,中小企业一旦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到账,往往会直接影响其再生产运转。面对这一现实需求,保理业务应运而生——企业将应收账款业务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其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商业资信调查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民法典出台后,将打破保理业无法可依的窘境,推动化解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陈广华说。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富。陈广华告诉记者,民法典草案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明确农民可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性不够的问题,“这样的流转会让土地产生更多市场价值,最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近几年,民间借贷案件在各地法院“井喷式”增长。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孙政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一些职业放贷人在借款期限到期前,故意玩“失踪”,让债务人无法履行按时还款的义务,随后再以逾期为由主张违约金或逾期还款利息。“过去这种方式产生的高额利息,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得到法院支持,但今后将很难再出现。”孙政说,民法典草案对此类不诚信放贷行为迟延受领期间产生的利益,明确规定不予保护。

编纂一部推动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民法典,同样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举。夏道虎注意到,民法典草案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资源,在合同编第509条规定,履行合同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民法典既体现了对国际先进立法经验的借鉴,也展示了勇于创新的中国智慧,为应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夏道虎说。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