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南京市政府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宁芜铁路扩能改造(沧波门至古雄段)项目建设框架协议,南京人期盼多年的宁芜铁路外绕搬迁将成为现实。这背后,是50余名南京市各级人大代表连续28年的跟踪推进,锲而不舍接力提交建议,终于促成这项让沿线诸多群众获益的工程落地。
宁芜铁路扩能改造沧波门—古雄段改线工程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经常被堵道口,常年噪声不断
1935年建成运营的宁芜铁路,是长三角地区承担重要客货运输任务的国家铁路线。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这条铁路已从边缘“走”进南京主城核心。
对铁路周边居民来说,火车鸣笛声和过道口的等待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家住雨花台区板桥街道新建雅苑的张先生出生起就听火车鸣笛,33年过去仍不习惯,“白天还好,晚上噪音特别刺耳。我家宝宝出生后刚从医院接回来时,每晚都要惊醒好几回。”黄先生住在西善桥街道古遗井社区黄村,家距铁路仅20多米,他形容每天夜里过火车时“床都能跟着晃。”有人检测显示,在柿子树道口,火车经过时的鸣笛声达103分贝。
雨花台区板桥街道附近的铁路道口。鹿伟/摄
拥堵也是横亘在周边居民面前的难题。家住建宁三村的谭女士每天买菜必须经过一个道口,“有车经过就要等好久,想想都心烦。”租住在景明佳园的李女士每天上班必须经过土城头道口,上班迟到大都是因为道口等火车等太久。“有时错过一趟公交车,又赶上下一列火车来了,就必定要迟到,内心特别焦虑。”
2018年以来,每逢板桥街道的人大代表接待日,南京市人大代表、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赵道韡,都会接到有关群众投诉。“居民们反映最强烈的还是铁路带来的交通阻隔、噪音扰民等问题,大家一致期盼宁芜铁路早日外绕。”赵道韡说。
代表持续建言,推动解决南京“第一堵”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人大代表要解决的大事。上世纪90年代以来,50余位各级人大代表相继提出“缓解宁芜铁路拥堵、减少噪音扰民”的建议和议案。
宁芜铁路通过秦淮区中和桥段,行人及车辆等待的情景。肖日东/摄
有据可查最早在1992年3月,由张宝生等10位南京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建板桥镇铁路道口立交桥”的议案。“宁芜铁路穿城而过,将南京多条主干道截断,严重影响交通运行和城市发展。那时候代表们在讨论酝酿时就有了铁路搬迁的建议雏形。”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人代联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可行性考虑,当时提出了道口建立交桥、平改立之类的建议、议案。
随着宁芜铁路日益“走”进主城核心区,矛盾日渐凸显。各级人大代表因时而动,希望铁路搬迁外绕的呼声越来越高。2016年-2018年都有人大代表在省及南京市两会上提出相关建议;2018年-2020年,赵道韡连续3年向南京市人代会提交相关建议;2019年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南京市市长蓝绍敏提出了“支持宁芜铁路外绕工程建设”的建议。
为分步落实人大代表建议,自上世纪90年代起,路地双方便开始推进铁路外绕工作,为外绕工程最终落地作好准备。2016年以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答复、处理省市人大代表有关宁芜铁路外绕的建议、议案共有7件。该局地方铁路处工作人员介绍,不少代表的好建议已被反馈给设计单位,有些建议还被吸纳进了上报国铁集团的设计方案。2016年以前,针对代表们有关缓解宁芜铁路沿线道口拥堵、噪音的建议,交通部门也陆续推进多个道口的“平改立”工程,让沿线交通的拥堵状况大为缓解。
宁芜铁路通过秦淮区中和桥段,货车经过,行人及车辆等待的情景。肖日东/摄
宁芜铁路与宁杭公路在马群白水桥交汇处的平交道口,曾是南京“东大门”,当时也被称为“南京第一堵”。由于宁杭公路是重要省道,过境车流量较大,堵起来也就特别严重。时任麒麟镇镇长刘维新回忆,从道口到麒麟镇只有3公里,拥堵时却要行驶四五十分钟,有时甚至一个半小时,群众怨声载道。“当时我是市人大代表,有责任有义务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刘维新组织有关代表到道口蹲点两个多月,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车流量调查统计。据调研,2003年宁杭公路交通每天车流量为2万车次左右,但道口每天要关停72车次,封闭时间长达7个多小时。
“了解百姓意见后,我们逐步形成了宁芜铁路与宁杭公路交叉路口改造的议案。”2002年和2003年,刘维新连续两年与其他9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宁杭公路马群道口平改立”。南京市交通部门及上海铁路局南京分局等部门非常重视并予以推进。2005年上半年,马群道口平改立顺利完工,南京东部“第一堵”成为历史。
宁芜铁路203道口“平改立”。鹿伟/摄
连年上两会,今后将不见
但是,根本解决方案依然是搬迁。每年全国两会及江苏省、南京市和区两会,几乎都会有人大代表提交相关建议,并呼吁尽早开工。
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小组审议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就提到宁芜铁路外绕问题,建议国铁集团尽快批复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并将其列入 2019 年铁路新开工项目。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党工委书记吴向东当场表示,《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已经获批,下一步将分步实施。
宁芜铁路中华门段平交道口。施向辉/摄
近年来,南京市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有关负责人多次赴上海铁路局进行磋商;宁芜铁路外绕工程主体所在的雨花台区也积极与铁路部门进行沟通对接并取得成果。目前,前期规划研究设计已经开展,外绕线型基本确定。
从上世纪90年代路地双方启动宁芜铁路外绕相关研究,到今年框架协议签订、力争年内开工,近六届人大代表持续推动了28年。得知相关建议取得进展,南京市人大代表顾磊直言“很高兴,期待早日开工!这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我还将继续关注。”他表示,由于外绕搬迁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建议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安排,一定要把后续工作做好,把百姓关注的好事办好。赵道韡也很激动,他还打算进一步提出建议,优化改进目前外绕线位,推动沿线地区产业格局优化和经济发展。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