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后浪》刷屏 “奔涌”的为何是中年人?
来源:扬子晚报
2020-05-05 07:52

 图片

  5月3日晚,题为《后浪》的来自哔哩哔哩的广告片在社交网络刷屏。在片中,著名演员何冰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鼓励、肯定和赞美,更放言“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但随后,有关“前浪”与“后浪”,引发评论两极。B站方面对扬子晚报记者表示,对于不同理解并不反对,年轻人应该容得下更多元的审美和观念。但由此引发的有关“后浪”的思考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仍有积极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片中首先反对了长久以来“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更表达了对当代年轻人的羡慕。何冰在演讲中说,现在的年轻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不仅如此,现在的年轻人更拥有了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他更形容年轻人“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是国家最美的风景,“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于赞颂和鼓励。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穿插在演讲中的,电竞选手、UP主等网友熟悉的当代青年形象。央视播放的版本中,向世界介绍田园之美的李子柒也出镜。该片在B站上线,观看3小时破100万。

  有网友评价,从未见过如此“正经”的B站。当晚,该视频迅速引发刷屏,不少网友被燃爆的《后浪》感动到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曾经的后浪已成前浪,还想继续和你们浪!”许多人感慨,这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表达了对年轻人的美好祝福和希望。

  第一次试水跨年晚会的B站又交出了一份“吊打”各大卫视的漂亮答卷,没有选择拥抱大批顶流明星,而是打造了一场结合大众与小众的视听盛宴,引来无数“自来水”自发安利这场“最懂年轻人的晚会”。

  争议随之出现:名为《后浪》,激动的却多是70后、80后“前浪”“中浪”?

  但随后不同解读出现了,批判的观点也“奔涌”而出。有关“前浪”、“后浪”、朋友圈与微博,对此评价颇为割裂。有网友就总结,在朋友圈为“燃爆”的《后浪》感到“热泪盈眶”的群体,很多都是70后、80后等“前浪”“中浪”主力军。而在“后浪”眼中,B站这条宣传片“非常尴尬”、“实属自嗨”、“充满说教意味”、“不懂年轻人”。

  有人就说,“这种自嗨背后的本质是刷存在感,这不是说何冰老师本人,而是说这个演讲的内容和方式整个呈现的社会性心态。前浪深刻理解即将死在沙滩的事实无法改变时的失落与恐惧,转为一种本质是说教和评判的赞美,来维护自己的前辈地位。所以,重要的不是严肃不严肃,形式和调性不是本质,而是真诚不真诚,”所以说,“这场演讲的本质是前浪对着后浪,讲给80后中浪听”。

  但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当年纪大的人愿意跨越年龄和认知的鸿沟来认识和认同年轻人,这也是一种社会进步。当然了,也有人表示:“不管前浪、后浪,只管去浪。”

  策划团队:和而不同,我们不反对一些理解

  B站市场中心总经理杨亮在采访中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该片是给五四青年节的献礼策划。由B站公关团队策划,胜加担纲制作。完整版由B站联合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一起发布。在新闻联播前播出了2分钟精简版。

  创意来源是想在今年五四给青年人传递正能量,找一个场合,说一些认真的话。“我们想传递的是一种面对未来开放,积极,正面的力量,让公众重新认知大多数年轻人,同时也唤醒公众的共鸣。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容易被一些刺耳的声音所吸引,因为一些现象去否定整个人群,忘记去关注和赞许大多数相对沉默和正面的人。通过赞许和鼓励,年轻人里面正向、积极的心态会被激发出来。”

  针对有人总结朋友圈转发多为中年人的说法,杨亮说,“在B站发弹幕的,清一色都是年轻人。大家可以来B站看看他们的理解。”对于不同观点,他也表示,“这是个有意思的过程。我们并不会反对一些理解,毕竟片子里已经表达:君子和而不同,年轻人应该容得下更多元的审美和观念。这个片子产出的时候,并没有为了去刷屏而设计,它只是一个五四青年节前夕的宣传片。我们希望看到的人,无论年龄,能被正面积极的意义所振奋,这是它的初衷。”

  尽管选择著名演员何冰来演绎令演讲极富感染力,但也突显了宣传片的话剧腔和表演感。实际上,就有网友疑惑,不上微博,没有助理的何冰走的是“老干部”路线,这跟B站的调性和年轻人群的定位并不符合。网友甚至剪辑了一版符合B站二次元风格的《后浪》。

  杨亮表示,选择何冰,是从数据上看到有不少年轻人是喜欢他的。何冰老师扮演过很多印象深刻的角色,比如《大宋提刑官》。何冰老师本身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讲者、朗诵者。他是人艺的著名话剧演员。由他来扮演一个对话的角色,非常合适。“如果使用一个年轻人,就没有了对话的感觉,会是一朵浪花,而不是一条奔涌的河流,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