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之年怎么干 | 代表委员热议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大文章
2020-01-18 21:50

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文章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省长吴政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力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两会期间,江苏应如何下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屡屡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接轨大上海,抢搭一体化“高铁”

长三角一体化,上海是龙头。长三角一体化的“发令枪”一打响,江苏各地竞相对接上海,加速融入一体化、推动一体化。

紧邻上海的苏州,提出要争当长三角一体化的C位,以上海为龙头,在服务上海、协同共进的原则下,进一步推动产业耦合、生态共保、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建设强劲活跃区域增长极,参与全球竞争。省人大代表、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黄戟说,苏州发展过去离不开上海的带动辐射,今后也是这样。苏州有上海不具备的制造业发达、吴文化悠远、生态良好等方面优势,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能成为上海的好伙伴。

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按下跨江融合的“快进键”,也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省人大代表、海门市市长郭晓敏表示,海门已与上海的黄浦、闵行、宝山、徐汇、崇明等区开展战略合作,12个区镇均与上海镇街或开发园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新招引的产业项目60%来自上海。“我们将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1+8’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研究出台海门实施方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率先作为、争当先锋。”

随着今年底盐通高铁建成通车,盐城将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通勤圈。省人大代表、盐城市大丰区委书记薛盛堂表示,大丰正对照长三角一体化的“路线图”,进入“施工期”。“下一步,大丰要以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把上海作为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的主战场,主攻龙头型、基地型、补链型重大产业项目,真正实现沪丰协同开放合作。”

薛盛堂提交了两份议案,分别是关于支持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和关于支持大丰港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港。“大丰港作为盐城港主港区,江苏沿海中部的重要出海口,应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港。希望省里能对大丰港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强化集疏运体系和配套功能建设等,将大丰港打造成为上海港北翼集装箱分拨中心,将‘沪丰专线’打造成为联通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经济带的重要海上通道。”

共绘一张图,下好“先手棋”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但仍旧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省政协委员、泰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卞赋章举例说,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组织架构初步建立,但地区之间的对接机制、利益共享机制还不完善,对涉及各自利益的一些重大事项合作缺乏统筹协调;区域科技、教育、金融、医疗、旅游、环保等平台共建共享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趋同,统筹协调仍未到位,27个中心城市里,选择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12个、汽车产业的11个、石化产业的9个。”

省政协委员、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王建康认为,有必要强化省级推进作用,加紧构建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规划布局、重大政策以及难题矛盾统筹谋划研究。抓住“十四五”规划窗口期,强化与上海、浙江的主动衔接,并加快示范区一体化建设成功经验在江苏的复制、转化,为我省苏锡常、宁镇扬及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等局部一体化,乃至今后省内全域一体化积累经验、提供样板,推动长三角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强化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共绘区域发展一张图。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政协副主席马啸平说,江苏应找准发展定位,在错位发展中实现与上海深度融合,积极与浙沪皖共同编制产业、科创、交通、生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打造区域共同体。当下,长三角应共同探索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六个一”体系,即一张蓝图、一个技术标准、一个信息平台、一个协调组织机构、一套审批程序和一套法规制度,实现规划信息资源共享,实施效果共监共管。

统筹推进,让“轨道上的长三角”再加速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是基础和先导。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统筹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有机衔接、融合发展,与沪浙皖携手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省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主任游庆仲认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将发展轨道交通作为战略中心,其他交通方式要发展,但轨道交通应该是重中之重。“江苏航空、水运、公路都很发达,加上用地空间、环保要求很紧,有人认为轨道交通显得没那么急迫。但考虑到未来要承载数万亿级的经济份额,选择轨道交通将更高效、更绿色、更集约,优势非常明显。”

“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公路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不是过去单一的修一条路、造一座桥,而应该按照融合跨界多元的思路来推进,考虑智能制造的产业体系构建,还要将智能驾驶产业作为先导产业来谋划。”游庆仲说,长三角地区还应该围绕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构建长三角核心机场群,以资本为纽带打造长三角现代港口群,不是各自为战,而要错位发展。

马啸平提出,江苏应该抢抓国家和长三角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大布局机遇,全面提升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交通建设由单一体系向综合枢纽转变,打造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同时,加快确定北沿江高铁过江通道方案,加快推进江海联运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破除用海审批瓶颈。加快铁公水集疏运体系建设,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形成高效的联运体系。

跨江融合,以省域一体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没有全省的一体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长三角一体化。省委书记娄勤俭曾指出,就江苏而言,长三角一体化热点在苏南、重点在跨江、难点在苏北,要“三点”并进、区域联动。

省政协委员、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陆建新认为,过去因长江一江之隔,苏南苏北发展差距较大,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跨江大桥建设、苏北通高铁等交通条件与环境改善,苏北也具备引进高端要素资源、崛起的条件。但客观上,苏北等地教育、金融、高科技产业等要素还较欠缺。推动省内跨江深度融合发展,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进而整体提升全省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苏中苏北有广阔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环境,实际上市场主体敏锐性较强,随着苏南土地资源紧张,已有企业寻求去苏北发展。”陆建新说,尽管市场、民间热度大,但因缺乏政府层面的统筹协调,过去也发生过苏北某地引进单个高端芯片项目,因当地本身项目少、缺乏相应的产业配套导致无法落地。“建议从省级层面成立专门负责跨江融合发展的机构,从体制机制、财政统筹协调等顶层予以考虑,完善配套政策,推进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同时把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工作列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调动苏南城市的积极性。”

海门也把融入苏南发展作为新一轮发展必啃的“硬骨头”。郭晓敏表示,海门要跳出过去一直在江北争第一的惯性思维,到苏南寻找标杆和发展空间,下一步将成立专班研究苏南,找准产业图谱,进行强链、补链项目的招引,加强和苏南企业的对接,形成产业链的协作和分工。“我们也期待着,省级层面能有一个高层协调的机制,确保已经确立的重大交通设施项目能够加速推进和落地,让我们品尝到更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结出的甜美果实。”

交汇点记者 郁芬 倪方方 林元沁 孙巡 白雪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