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与江苏文学及个人创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
2019-12-18 11:50

 图片

座谈会现场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蔡震)从八九十年代的“中青年作家专辑”“女作家专号”“青年作家专号”,到新世纪的“雨花写作营”“毕飞宇工作室”等品牌栏目不断推出,《雨花》杂志也被誉为文学苏军成长的摇篮,一批优秀作品从这里“绽放”,一群名作家从这里走向全国。1217日上午,“《雨花》与江苏文学及个人创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丁帆、叶弥、庞余亮、朱文颖、王大进、余一鸣、黑陶、房伟、李黎、朱庆和、赵刚、罗鸣、阙亚萍、陆秀荔、庞羽等老中青三代作家在会上畅谈与《雨花》的情缘,并为《雨花》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汪兴国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座谈会由《雨花》副主编育邦主持。

图片

 汪兴国

图片 

丁帆

图片 

叶弥

图片

庞余亮

《雨花》迎来又一春,赢得读者好口碑

《雨花》杂志创刊于1957年,是江苏省创办的第一本省级文学刊物,也是建国后全国最早创办的几家文学期刊之一。60多年来,《雨花》杂志刊发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文学界引起巨大震动和强烈反响。《雨花》对于推动文学苏军的发展和江苏文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显著贡献。进入新时期,《雨花》栏目设置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五个全新栏目次第登场。“文学苏军”、“文学评弹”、“非虚构·生活在此处”、“上阵父子兵”、“丁帆专栏·山高水长”,在读者中赢得好口碑。

座谈会上,与《雨花》有着50年情缘的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丁帆回顾了与《雨花》几任主编的交往,并对近年来《雨花》办刊所做出的探索表示赞赏。丁帆在《雨花》通过《先生素描》系列散文,对其一生中经历的传道授业的老师们进行追念和回望。他执一支精妙画笔,以丰富的细节和翔实的史料为支撑,为我们摹画了一幅幅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卷。文章见心见才情,是至情至性的肆意书写,亦是考据扎实的历史追溯;见性见风骨。每月一篇,丁帆表示,由于《雨花》为月刊,时间很紧凑,他感到很急迫,“压力很大,好在是压出了一本书出来。”《雨花》朱辉透露,“其中一期是他在飞往巴西的飞机上完成的,可见丁老师的功力,太牛了!”

泰州市作协主席、作家庞余亮称自己是被毕飞宇“拐”到小说写作之路上的,“可以说,我的成长与《雨花》是密不可分的,我的处女作就是发表在《雨花》上,在不同时期,发过7篇小说,收获很大。”他称赞《雨花》举办这样的江苏作家专场笔会,并希望能够将这一活动向外衍生,“我们正在筹划泰州青年作家笔会,地点已经选好就在溱湖,希望能与《雨花》合作,共同举办。”

“如今,文学要再夹缝中求生存,办好一本好刊物真不容易。”1996年在《雨花》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叶弥走上了文学追梦之路。“《雨花》是我文学创作的起点。可以说那是一个文学的年代,《雨花》不论名头,发掘新人,我很感激。《雨花》这个老牌子,令我骄傲。”叶弥也提出了自己对《雨花》的建议,“希望从话题方面进行新的开拓,比如关于‘女性文学’等等。”

图片

朱文颖

图片

王大进

图片

余一鸣

图片 

黑陶

新版《雨花》装帧,作家们赞不绝口

作家王大进虽然处女作并没有发在《雨花》上,但他与《雨花》也有着深情厚谊,“参加过好多次《雨花》笔会,感觉《雨花》的作家队伍十分庞大,名家荟萃,我受益颇多。特别是看到近几年《雨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装帧设计非常精美,主编朱辉和副主编育邦自己也都是作家,是行家办刊。还有年轻的编辑庞羽也是非常有潜力的作家。因此,他们在选稿和用稿上,很有自信。”

作家朱文颖也对新版《雨花》装帧赞不绝口,“拿到手,就看出主编的审美不一般,有想法,是我的菜。”她认为,文学要有美德,刊物也要有美德,一个刊物办的如何,还要看是否有没有令人提神的亮点,“比如我昨晚在酒店用餐,想喝一杯咖啡,可是没有,顿时我就感觉到似乎缺点什么。”她表示,现在的时代变化快,但也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我不想停留在过去,时代不一样了,一切要往前看。”

南京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小说家余一鸣说他与《雨花》的缘分很久远,1984年还在苏州读书的他,有幸遇到当时的主编叶至诚,“他鼓励我写作,于是我用两天时间写出了我的第一篇小说,投给了《雨花》,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信件,上面的写着‘谷传发’三个字,我还以为是哪个传达室寄来的,后来才知道是《雨花》编辑的名字。”余一鸣笑着说。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中间停滞几年后,1991年,余一鸣又重新写起了小说,他的重点放在了中篇小说创作上,至今已经发表了20多部中篇,今年一年就写了5个中篇,是一位高产作家。余一鸣建议今后《雨花》能够多组织一些采风活动,让作家们多走进生活,多相互交流。

诗人、散文家黑陶希望能看到《雨花》不定期开设“作家访谈”栏目,“我很想看到有深度的长篇当代作家访谈的内容。”

出版人、作家黄孝阳认为,《雨花》毫无疑问已经进入全国省级文学期刊的第一方阵,今后希望《雨花》与出版机构密切合作,资源互补,携手共进。

图片 

房伟

图片 

李黎

图片 

阙亚萍

图片 

朱辉

《雨花》写作营,犹如“雨催花发”

向全国文坛推介有潜力有实力的江苏青年作家、是《雨花》培养江苏作家梯队的创新举措。2019年,改版后的《雨花》推出了“绽放”这一全新栏目,旨在推介全国范围内有创作实力的青年作家,每期刊发一位青年作家的一组小说、散文或诗歌作品,同时邀请评论家撰写评论,并配发作者的创作谈。该栏目一经推出即受到广泛热议,它与传统栏目“雨催花发”一起,承接了发掘、培养优质青年作家的任务。

座谈会上,青年作家房伟表示,2016年调来江苏就与《雨花》结缘,“我有幸参加了《雨花》写作营,正是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写作方法和技巧。近几年我一直在专注历史小说写作,《猎舌师》算是我交上的一份作业。希望写作营能继续办下去。”

青年作家杜怀超则表示,自己一直把《雨花》当做教科书来看,“我感觉《雨花》有自己的眼光,对来稿有自己的把控标准,我自己也同样,不满意的作品绝不投给《雨花》。”

青年作家李黎认为,《雨花》在散文方面有独到之处,“有高度、有广度。特别是发表学者散文,可读性非常强。今后希望能开拓跨界人物写散文,青年散文、女性散文,以及海外作家的散文等栏目。一篇散文两三千字,十分便于现在的网络传播。”

会上,青年作家阙亚萍、李云、陆秀荔、庞羽等也先后畅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

《雨花》主编朱辉表示,虽然与会作家对《雨花》表达了许多肯定的话语,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进江苏文学梯队的跟进,还要继续努力。“培养青年作家是《雨花》的责任。在座的不少青年作家都是《雨花》写作营的学员,看到你们的成长,我感到很欣慰。《雨花》写作营已经举办了三期,效果很好,影响也很大。还要坚持办下去,改进优化,希望以多种方式催生优秀作品的诞生。”

(图片由省作协提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